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不以小短掩大美,不以小过黜大功”,小的过失你就把他大的功劳都忽略掉、忘记掉,这都不近人情了。“不以小怨”,小小的不愉快,就“弃大德”,那心眼太小了,和他一点小小的过节,你就舍弃他这么好的德行,不用他,那这都是国家、社会很大的损失。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一个学习的人,假如觉得:我不用学了,我这样就很够了,那就失之寡。《弟子规》里面告诉我们,“但力行,不学文”,他觉得他这样就够了,但是他的见解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任己见,昧理真”。虽然学问不断的在生活当中落实,但落实的过程当中也要常常接受经教,才能对照、观照言行有没有偏颇掉。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往往人在福报来的时候,享受来了,慢慢的就觉得应该这样,对别人的付出也觉得应该的。那心性就开始堕落了。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礼仪是人与人当中最优美的距离,所以你要从小教孩子礼节。比方说孩子见到长辈应该怎么样?打招呼。那招呼怎么打?有没有教?现在我们跟很多朋友交流,他说:“现在孩子还跟你问好?能对你笑一笑就不错了。”当我们教孩子都降到这么低的标准,请问能教出什么孩子?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以自爱心。治无耻心。】羞耻从哪里开始?自重自爱。自己绝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有羞耻的人才是不自暴自弃。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在力行的过程当中,看到自己起心动念的习气,然后赶紧对治,这叫“自爱”。发现习气,把它去除掉,才是爱自己;让自己习气增长,那是在残害自己。真的自爱不容易。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礼记·学记》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是高远的志向,从哪里落实?“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么一直找找找,高远的目标从哪里开始落实?“格物”。一个人不把傲慢去掉,不把贪心去掉,不把坏脾气去掉,怎么可以跟人相处得好?连相处都相处不好还能利益人?那这是空的了。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一个人只想自己不想别人,他就没有福报了,没有福的人禄尽人亡,他没福最后福完了他的命就没了,所以这是“身之不祥”。父母假如都教孩子自私自利,那是把祸送给孩子。所以人没有智慧要爱人?不害他就不错了。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样不好,对他对你都很不好。怎么说?当我们嫉妒别人而没有赞叹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道德、学问在往下堕了。学问是看一个人的心量,所以第一等的学问叫做处处为人着想。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什么是杀生?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这叫杀生,动物也不能杀,更何况人?而且这个杀生在念头里都不能有,如果念头有杀害人家的念头,但是身体还没去造,已经算是犯了杀生的这一条业。所以真正的圣人、君子,他对自己的心负责。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一回相见一回老”,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像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要珍惜兄弟友爱相处的机会。“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兄弟之情特别珍惜。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传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五伦大道来承传起。从父子有亲的天性,孩子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兄弟姐妹、家族,再延伸到邻里乡党、社会大众。其实这个“道”,也就是仁慈博爱,所有圣贤的教育,其实核心就是爱的教育。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古人说得好,肚里不能少书,案上不能多书,这句话非常有韵味。桌面上书多心就杂乱,心杂乱书也读不好,所以读书关键是要专一。从书桌、书房里面的环境,我们就要培养整洁、专注的这种习惯。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在整个人与人相处当中,父母爱子女,假如只是那种爱缘,而不是悲智,慈悲加智慧加理智去爱,可能会害了孩子。夫妇之间也是一样,朋友、君臣、兄弟关系统统如此。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人生有限,要看书就要看几千年来确定是真理的文章。而这一些文章也不需要你看很多,小小一本,可能你人生就受用不尽。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没有高度觉照的时候要透过别人的提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 听到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了,“谢谢你帮我指出来,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给他一鞠躬,谢谢他。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要看得清楚人就不容易了。而真正看得清楚自己,心地就清净。因为清净才能看得到自己的念头、自己错误的思想在哪里。进而心清净了,照自己照得清楚,照别人也照得清楚。所以心浮气躁看清楚自己尚且不可能,怎么可能看清楚他人。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大学》当中讲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们老祖宗,他给我们的教诲,都是抓根本,今天我们要有人才,首先根本是什么?要有德行去感召。假如今天我们没有德行,哪怕现在人很多,很快人就走了,留不住人。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圣人不责怪任何人,都觉得是自己做得还不够。所以我们看夫子是我们的榜样,是至圣先师。夫子讲,“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丘之罪也”。世间人没有受到这些圣贤的教化,不只不责怪任何人,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备,而没有责备人的心。所以我们要效法这些圣贤人。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人生,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要先问自己有没有做对。自己对不对、好不好,首先要自己观察;不先要求别人,先要求自己。只要是真的对,那就要义无反顾去做,别人有没有掌声,我们完全不求。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有人是这么管孩子的,什么都不管他,让他活泼一点,自由一点,不约束他。这个就好像种田,都不管它,让它自己长,结果杂草长一大堆。就是你没有去陪伴他,怎么知道他什么时候染上错误的思想观念呢?怎么帮他除草呢?怎么帮他长善救失呢?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一个人整个德行的培养过程,他决定不是一蹴可几的,都是要非常扎扎实实来对治自己的习气,才能提升上来。比方我们要对治一个坏脾气,可能都要下三、五年的功夫。所以这个实修的功夫,不能来半点虚的东西。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急于当下教诲别人,人和就不见了。有时候这个急不来,只有一件事最重要、最急,就是修我们自己。而真正都是修自己,正己自然就会化人,这不是刻意的,而是会水到渠成。什么是老实人?时时都是从自己开始用功、开始修起,这是老实人;脑海里都是看谁先修、谁先修,那就不老实。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这个“敬”,很重要的,用一份至诚的心去爱护长者,让长者能尽这个赡养、快乐来度过他的余年。这个“敬”,是到什么?一个念头、一件事,都不敢怠慢。包含,跟老人讲一句话,不可带情绪;端一杯水,双手恭敬的拿。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面对任何一个缘分,都应该用爱敬的心来经营这个缘分,爱护年轻人,爱护这个有缘人,尊重他的因缘。假如今天我们缘分结得愈来愈多,但很多身边的人、老人都没有照顾好,他们都离开了,事实上自己想一想,我到底是在弘法还是在谤法?这身边的人都得不到我的爱,都离开了,都丧失信心了,那我是在谤法,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你看这一些境界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都是当做提升自己的垫脚石,那他绝“不怨天,不尤人”。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各自责,天清地宁”。你们家庭是天清地宁,所处的单位是和乐安详,因为这是自己反省自己,大家都在改过、都在提升。而“各相责”,每个人不看自己的缺点,只批判别人、批斗别人,“各相责,天翻地覆”。你看就一个态度,是天清地宁还是天翻地覆?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孩子犯错不要指责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不给人难堪,就是让人有台阶下。我们有时候别人犯错了,反而自己很生气,然后又把他骂得死去活来,这样对方会很痛苦。所以厚道的人要能伏得住脾气。不然当下控制不住了,他已经犯错很难过了,你又继续这样责骂他,他更痛苦。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君子在处世的时候,他不会骄傲,他也不会去争功。因为他觉得他只是尽了他的本分,尽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他的念头裡没有说他有多大的功劳。而我们看一个人不骄慢,那他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升;人一骄傲了,他的德行、能力就上不去。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人为什么不能有恒心坚持去学?因为他的信心不足。所以任何事情要能成就,信心是大根大本。比方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相信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之间不信任,那这个家就不可能会兴旺。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我们时时很精准的都去论断别人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我们的精力都在看别人的过错,要反观自己的问题并不容易,疏漏掉了,人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善整个社会风俗,没有比良善的音乐所产生陶冶教化的力量更大的了。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可以感觉到不好的音乐对人心的影响。假如人从小听的是不好的音乐,首先他不理智,遇到情感问题可能就把他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俭以养廉,奢侈要廉洁就困难,从根本上要从勤俭下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看这个勤俭,勤俭下来,把省下来的去帮助别人,仁慈心增长。勤俭不贪,不贪求,义增长,义是不苟取。仁、义、礼,勤俭,多奉养父母,帮助家族的亲人,奉养父母是礼,尽自己为人子之礼。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以任何事要成就,耐心非常关键,所谓“一切法得成于忍”。而这个忍耐的功夫什么时候练?时时处处与人言谈、与人相交往的时候,常常观自己脾气有没有上来,傲慢有没有上来,不耐烦有没有上来,要从起心动念去修正,这才是最好的修学方法。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在《礼记·大学篇》里面就讲到德与财的关系,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君子他注重的是品德,不注重财富,因为他很清楚,有品德了就会有人。一个大企业没有人怎么行?人是很关键的。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真正的君子常能够“虚其心志”,就是心胸非常的谦卑。“恭其容貌”,这“容貌”指他的表情态度,延伸他的一切举止,举止恭敬有礼,这里代表君子是谦卑恭敬他人。“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不因为自己有好像超群,超过别人的这些特长才华,好像高人一等,把自己放在都比人高的位子上,他不会这么做。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相爱之后,时机成熟了,两方家长也要很认同。这个相交往的过程,不只是你们两个的事,这整个状况也要让父母都能接受、能了解。有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才比较容易长久。
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人的言语叫信, 当一个人讲话不守信的时候,他讲的是什么话?不是人话,人话叫信。当人与人的信用要靠法律的时候,人已经愈来愈堕落了。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