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无明,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是脆弱而无常的,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星云大师
公路上开车,保持车距很重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就好像人生,何事优先?何事缓慢?都应该有个标准。
大安法师
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都很苦,都很无奈,都很难张扬自己的精神价值。为了点生存都得要打拼,为了一点权势、金钱就出卖良心。一修行,不是昏沉,就是掉举,甚至走火入魔。所以这个世间修行太难。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只要这世间有众生受苦,就念佛、拜佛,这叫大悲救苦心。弥陀名号传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了光明。寺庙晚上会敲大钟,声音传得很远,我们听见后也要赶快念阿弥陀佛,或念菩萨名号,钟声随着佛菩萨的名号来到地狱。众生听见佛号可灭除痛苦,要知道念佛对自己、对众生都有莫大的利益。
达真堪布
如果心容易受外缘的影响,一定不会自在的。
益西彭措
懈怠放逸、拖延闻思修行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随念死无常;精进闻思修行的最大动力,就是来自于随念死无常。
济群法师
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在收获,这种收获不在于他人的回报,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达真堪布
蜜蜂不贪恋花而从中取出花蜜,既没有伤害花,也没有伤害自己。我们利益众生也要这样。
大安法师
一个深信因果的人,自然他在持戒方面,他在慎独自律方面也肯定是严格要求自己。
达真堪布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看住这颗心,以佛法对照心、调整心,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大家要记住,这是衡量是否在学佛、修行的唯一标准。
济群法师
为什么整个教界存在信仰淡化的现象?就是因为对信仰目标认识不足,对信仰动机定位不准。如果三宝在我们内心没有地位,只是当做消遣似地信一信,可有可无地信一信,那佛法是不可能对人生产生多少影响。所以说,皈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其本身就包含着修行,是贯穿学佛到成佛整个过程的修行。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大悲咒】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一、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二、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三、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四、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五、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六、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七、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希望改变命运,就必须多行礼忏,忏悔必须具备四种力量:一、改过的力量。知道错误,生起忏悔的力量。二、依止的力量。要有对境的依止力量。三、决定的力量。决定从今起不再造恶业的力量。四、对治的力量。就是积极的行善力量。忏悔如果具足这四种力量,必能成就善业、改造命运。
大安法师
一个人能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来保护;一个人至心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萨来隐形保护。至心念佛,观音、势至都会隐形保护。
大安法师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是一个空洞的音声,不是一个物理气流,他里面是有深刻的义理在里面的。念这句名号不简单,沉甸甸的。要用我们的深心去念,用我们感恩的心去念。
益西彭措
有些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心里很悲痛,嘴里喊着“儿子啊”、“女儿啊”等等,哭得很厉害。其实在亲友去世的过程中,会开导他们放下今生,虔诚求生极乐世界。在亲友去世后,会为他放生、燃灯,想方设法念佛等来超度。这才是对亲友真正的关心。
梦参老和尚法语
大家可以检查我们的信愿有没有动摇过?当你受苦难,遇到不顺境界的时候,或你拜忏、念经出了障碍,你还念不念?这些小事都克服不了,更何况成佛?所以必须坚固誓愿。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你一旦发了愿,不要被这些外边境界相影响了,要坚持不中断。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常念大悲咒者,洗澡之水流出后,可利益水族类众生;风吹过身体,亦可利益被风吹到的人或非人众生;讲话之声音,令听闻者,可得大悲咒功德。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达真堪布
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仅仅为了四句正法,舍弃过无数次的生命。我们头稍微疼了、腰稍微酸了,就受不了了,这就是愿力没有超越业力!
大安法师
妄想这东西就像浮云一样。它来了就让它来,它去了就让它去。你不管浮云怎么样,你就管你这句名号。全神贯注在这句佛号上,如猫捕鼠!盯着这句佛号,你盯久了,你就觉得心会慢慢地静下来了。
达真堪布
我们对亲朋好友不能有贪心和欲望,但是可以有慈心和悲心。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观音菩萨在《普门品》中的功德是:除七难、离三毒、满足二求。七难是水、火、风、刀杖、鬼、枷锁、怨贼;除七难在于‘称名’,离三毒在于‘观想念观音’,得二求在于‘礼拜’。现世绝大苦难及缺乏,依于一称、一念、一礼就能被救济。因此,观音之功德利益,在现实人生中即有最大、最高之功效。
佛教微博
用悲观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冷淡的;用乐观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温暖的。用负面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缺陷的;用正面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圆满的。用世俗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充满烦恼、痛苦和肮脏的;用圣人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菩提、安乐和庄严的。
大安法师
在因果当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一个恶人反而得势,一个善人反而潦倒?他虽然今生是恶人,不一定上辈子是恶人。他上辈子可能是一个善人,今生他得到的好报,是前世的善因先成熟。但是今生他造恶,那到他的后半生甚至到他下辈子,或者在百千万世的之后果报才成熟。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布施福德聚】人世间的六道轮回、富贵贫贱,都是来自于善恶果报。不杀生,不会堕落三恶道、生病、短寿,进一步多放生、吃素,那才会长寿无病。不偷盗就不会贫穷,还要布施。没福报做不了大事,福报从哪里来?布施,要圆满的行布施,发菩提心来布施的功德最大。
大安法师
净土法门讲带业,这个“业”包括了旧业和新业,新、旧都可以带。但是这里又不要给自己借口,“噢!新业也能带,我就可以杀、盗、淫、妄”,那也不能这样。新、旧业可以带着往生这一点,是体现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无条件的救度。但作为我们净业行人,一定要按照净业三福的内容去作。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劝很多的道友供养地藏水,供的时候你自己心里很真诚,到了服用的时候,照着《地藏经》上释迦牟尼佛跟观世音菩萨说的方式去做;就能得到好处。有病苦的就减少病苦,没有智能的、记忆力的,就得到记忆力。要是持诵地藏菩萨圣号,就像有疾病的人也可以痊愈,地藏法门就像良药,治一切众生病。
益西彭措
像阿底峡尊者,每次见到弟子时都问:“你善心起来了吗?”他不问别的。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常常问这个根本问题:“我现在有善心吗?”如果有善心,就应该随喜自己:“现在的状态还可以”,那就开始好好闻思修。
大安法师
无量寿经讲“易往而无人”。“易往”,就是特别容易往生。“无人”是什么,是没有人相信容易往生。如果他能相信容易往生,也就万修万人去,也就容易往生。是这么来理解,符合这个经文的意思,不是说容易往生却没有什么人往生。
梦参老和尚法语
家人不喜欢吃素食怎么办?应该学会随顺给家人做着吃,你只要不杀活物不吃就好了。你做的时候,念念往生咒、六字大明咒、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动物都得到你超度了,至少都能结个缘,这不很好嘛。有智慧的人,学法学什么,他是解脱的;没有智慧的人,越学毛病越多,越学越束缚。
达真堪布
放下了自我,贪恋、嗔恨这些烦恼就没有了。
大安法师
佛法僧这三宝对众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我们要离苦得乐离不开三宝。我们就像一个病人,佛就是大医王,大医王给我们看病,给我们开的处方,就是法,僧就像护士,他就是要关照这个病人按时服药,告诉他什么是禁忌,这三者要配合起来。
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人必须要经历复杂且两难的事,让自己的心更成熟更坚定。 学佛是不断的向内净化,不是向外抱怨。五浊恶世本来就不圆满,所以不要一直希望所经历的都是圆满的,要的是有圆满的心接受一切。
达真堪布
修行的时候,不要总找感觉、找觉受,这是一种障碍。有觉受没觉受,有感觉没感觉,都不要紧,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梦参老和尚法语
现在的末法众生,爱捡便宜,听说哪一法好,见效快能立地成佛,你就去了,你不但成不了佛,或许还入了魔。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什么呢?方法不对,贪求之心本就是修道的最大障碍。或者那个方法不适合你。你要是懂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起障碍纷争。你要知道,无论学哪一法都要清净你的心。
济群法师
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失去这些就会失去自我。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不管是念佛法门,读诵大乘,还是禅定,随便修行哪一法,你得产生力用,有力用你才能降伏魔障。往外修是利生,往内修是度己。最大的障碍就是中断魔。为什么中断叫魔呢?不能相续,修行力量中断了。再来又得从新做起,不是那个力度了,修行也如是。不能相续是很难成就道果的。
佛教微博
【人生放下八样东西】1.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心态;2.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3.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4. 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5.放下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6.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7.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8.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