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南华禅寺
做人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生死不畏,利不能诱,邪不可干,不为物累,不为人忙,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宁。平常心不是让生命枯萎,而是让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绽放。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则无处不是鸟语花香;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则人生无时不是风平浪静。以平常心看世事,则事事平常。
曹溪南华禅寺
六祖有言:迷者口念,智者心行!还应再加一句,愚者身坐,此中具足身口意三业。三业之中,心行最难,故心行者智;口念者,身坐者,虽易,却乃迷愚者之为也。迷者口念心不行,愈念愈迷;愚者身坐心不行,愈坐愈愚!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寿康宝鉴,青年保身等,看之,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或手淫也。今之少年,多半犯手淫病,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近则人俱得见。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东林法语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印光法师文钞》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大智度论》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樑。死海水中,戒为大船。
东林法语
大安法师:学佛之人一定要平和下来了,讲话要慢慢讲,走路要慢慢走,要放慢一点节奏。我们有时候到工厂去,我发现他们走路都走得很快,那个厂领导有时跟我们一起走都很不自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慢走......我们走慢一点,我们的佛号就不至于漂的太远,这一定要注意。
曹溪南华禅寺
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不能让坏情绪长期影响自己的生活。人生路上,注定要遭受一些挫折,但绝不能因一次失败丧失斗志。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别让雨淋湿了你的灵魂!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早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诸大乘经,经经皆令诸众生直成佛道。但恨人之不诚心念诵,致不得其全益耳。--《印光法师文钞》
大愿法师
学佛是靠悟的,不是靠大脑来学习和记忆的,学佛是靠返观内照的觉察力,不是靠分析和推理的。能够觉察,不断地觉察,就能够向内看到自己的盲点,就能够没有局限,没有局限就没有冲突就有智慧,有智慧就能够业障消除,常受人天殊胜安乐。
东林法语
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印光法师
大愿法师
"无所得中无尽得,有花有月有楼台"。当你放弃对财富的执着的时候,你的财富会更广大,你会做得更成功。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所有的日常生活各种活动——食、衣、住、行、工作、休息,都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出发点,怨亲平等;即使是每一呼吸都不是为了自己。这样逐步把爱惜自己的心转变为最纯净的菩提心,爱惜其它众生,每一件事情都会变成非常有意义的菩萨行。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女人家第一功德,在孝翁姑,相夫教子。既为佛弟子,而不知孝亲相夫教子。则于自己本分之责任未尽,人或由此指斥其非,便不能令人相观而善也。若能笃尽己分,再加修持净业。远近见闻,皆生景慕。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匹夫匹妇若善,亦可移风易俗。若不善亦可移风易俗。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事事亲为,乃人生之本分。即为人作仆使,只要我不存坏心,不做坏事,亦很有面子。若自己用人,就觉得荣耀,若为人用,就觉得羞辱,此世间贱丈夫之心相。若大君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随遇而安。
东林法语
大安法师:财富是从布施里面来的,不是说你光靠勤劳就能致富的,那不一定...... 你勤奋的努力是你命中有的你得到了,但你命中没有的,你仅仅是靠勤奋,靠狡诈,甚至靠不择手段,还是得不到,如果万一你命中没有还要不择手段想得到,得到了不是福,而是祸。
东林法语
我们投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就好像欠了很多债的人,与国王是亲戚关系,于是便躲进皇宫,这些债主没有可能到皇宫里找你的麻烦。这就比喻我们信愿持名,有弥陀光明的护佑,就好像得到了皇帝威神的保护力量,所以不必担心。-- 大安法师
曹溪南华禅寺
生命中,必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力改变和挽留的。有些人,必定会离开;有些路,必定无法跨越。远处的风景很美丽,而近处的风景也同样旖旎。有些风景,注定了不属于我们,既然无力去更改,何不学会看淡,学会释怀?有时候换种方法,人生一样很精彩。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日本净土宗,以善导为初祖,此语颇不恰当。夫净土一法,自远公以后,极力宏阐者,代不乏人。即吾国以善导为二祖,亦属偶尔。非谓远公以后,无人宏扬此宗也。如此节目,似宜依古,依吾国向例。何可以讹传讹,致启后人疑议乎哉。 ——《印光法师文钞》
东林法语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人于恶逆境界,不可起怨尤。知德能感天, 则必不至小有逆境, 便懈道心。若因小有不顺, 便谓修行无益, 是无知无识者之知见。人生因果复杂, 有因故致有果, 有果断非无因。但当息心念佛, 尽我心以修, 不问现境逆顺。若能常如是者, 必能多福。」 《印光法师文钞》 ·复海门理听涛书
东林法语
人之相交,唯贵各尽其分量而已。昔有童子捧沙供佛,佛即欢喜纳受。以沙乃童子力所能办,其供之之诚,与供无上珍馐妙味,等无有异。--印光法师
东林法语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著。--《印光法师文钞》
东林法语
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所致,那么现在发大心,改恶修善,改变命运操之在我;处在顺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报由宿世善因所致,就应进一步行善积德。——大安法师
大愿法师
我们一定要打破思惟路径依赖,不要只会用一个标准去看世界,不要只是 一条线式地去看世界 ,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然后你就能看清世界的全貌。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祈劝以决定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若来生得人天福报,则福报即成祸本。福报愈大,则造业愈大。造业愈大,则受苦愈大。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可谓德深德渊矣。否则便是业深业渊,从劫至劫,莫能出离。可不哀哉。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印祖法语:欲令婚嫁之事吉庆 切不可杀生》世教凌迟,婚嫁之事,多皆以杀生张罗为事。不知男女居室,为人伦之始,乃最吉庆事。行此吉庆之礼,致无数物类,归之死地,且供人食噉,其凶恶不祥甚矣。而世人犹以为荣者,盖其恶习所致。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 《印光法师文钞》
东林法语
大安法师:在任何佛教机构都应该要六和敬。要和谐,要恭敬,要无我,要大公无私,做到无诤三昧:人、我——自己和他人,水乳交融。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奉行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恒顺众生就是破我执的极好方法。你恒顺一切众生,不要让众生来恒顺自己,可能就比较团结了。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慈悲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來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他的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会被照亮起來。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慈悲时,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海涛法师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印光法师文钞》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戒杀、放生,是既可消除业障、增福报,又可长养慈悲的殊胜法门。出资买物赎命,是财布施;为物类众生皈依、念佛,是法布施;解除物命被捕抓禁闭的恐惧、被宰杀烹食的怨恨,是无畏布施;放生行动具足三种布施,功德不可思议。--海涛法师
东林法语
“在家菩萨戒”不同于小乘声闻之戒,菩萨戒摄受的范围很广,可以接纳一切众生。尤其是求授菩萨戒之后得到“光明金刚宝戒之戒体”,尽未来际,永为道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即使转生之后,也依然是受戒之体。所以,菩萨戒是一切众生之根本,是解脱生死,成就佛果,走向清净永恒的光明大道。
东林法语
【苦难即为良师】国太夫人韦提希,平日养尊处优,突然遭遇到儿子阿阇世的恶逆,深感人世剧苦,顿生厌离之心,恳求往生净土,足证苦难即为良师。阿阇世王子的宫廷政变亦是成就其母亲往生极乐的逆增上缘。--大安法师《净宗法语大观》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又汝何以不发心吃素。汝试将汝身上肉,割到吃,能吃否。自己的肉不能吃,何得日日杀的吃。一切生灵,即不是汝杀,乃以钱令人杀,杀业是一样的。况汝要生西方。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