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人心的转化是一切转化的关键,人心向善向佛,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只要我们自心这块方寸之地保持清净庄严,做到上善若水,世界自然就平平安安,清清净净,任它波浪起,稳坐钓鱼台,一切都会顺风顺水顺天心。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厚德载物的基础就是我们自心这块方寸之地。一切事物,一切工作,一切成就,一切得失,都以“心”为主,都来源于这方寸之地。守住良心,修好道德,还要深信因果的规律,切莫胡作非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规律,不可违背。
大安法师
娑婆世界是我们所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一句佛号,依靠阿弥陀佛果地上成就的大威神力,转五浊为五清。蕅益大师说:要用信愿庄严一句阿弥陀佛。注意,念佛一定要用信愿来庄严。深信切愿提起这句佛号,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身;转命浊为无量光。
大安法师
如果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人,应当修持三福。三福中实际上是涵盖着五乘佛法: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的佛法都包含在面。所以这就叫净业,能修三福的就叫净业。不修三福的人,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叫染业,有污染的业。
大安法师
我们对五欲六尘很熟悉,通过不断观想它的苦空无常,厌离它,慢慢地使它变得生疏。修净土法门就是修念头,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佛号,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从生到死念。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熏习的一个很坚固的种子,力量很大,临命终时,这个最大力量的种子先出来,如箭出弦,自然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达摩祖师说:“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非天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
大安法师
当我们至心在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就显现出来了,这执持名号也是观想念佛。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妄语包括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些都是不诚实、不尊敬、缺乏爱心的语言。待人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是良心的体现,建立诚信从遵守不妄语戒做起。在生活中、工作中说诚信、慈爱、善良、庄严的语言,这是做人做事最起码的要求。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佛教的一切法门都不脱离实际。佛法修行是在完成世间任务的基础上,超越名利的观念、利害得失的观念、自私自利的观念,能超越这些,就是在修行,在觉悟。如果只知道追名逐利,满足一己的私欲,那就是沉沦和迷失。沉沦迷失的人,事业越大,负面效应也越大。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处在迷失中,一事当前,总是以“我”为中心,产生种种分别、执著、憎爱、取舍、是非、人我之心,顷刻之间阵阵乌云涌上心头。如果我们在一事当前之际,不拣择、不分别,以平等心去对待,以无人无我的心去对待,那就与道相应、天下太平了。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过道德的生活,就会知足常乐,觉睡得香,饭吃得香,事做得顺,生活过得快乐,家庭幸福多多。如果脱离了道德的规范,痛苦随之而来,整天在熬煎中过日子。人生苦短,应及时觉悟,过清凉自在的生活。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信仰、因果、良心、道德” 是做人的根本。人生要有正确的信仰;做人要讲因果的原则;做事要讲良心,要负责任;处世要讲道德,有修养。这八个字是医治社会不良风气的一剂良药。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人的志向和品德要靠艰苦的环境来磨练,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只有在疾风劲雨中成长的青松翠柏,才能耐得住岁寒。
大安法师
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想得到利益很难。我们的烦恼太重,环境对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依“信愿持名”感通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令我们带业往生。诸佛讲的经典,菩萨祖师作的万论,处处指归西方极乐世界。在末法时期,没有比念佛往生净土这个法门更殊胜的。
大安法师
佛、菩萨的净土,就在当下,只是众生的业力不同,所看到的也只能是跟他相应时空的情景。凡夫跟佛的沟通,本来是没有障碍的,但我们有怀疑,有业障,不隔自隔。只能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加持下,透过信愿的力量来把这个空间的隔阂打通。这一打通,我们这一念心就能够显现在西方极乐世界。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了脱生死,就不会被生死的现象所迷惑。能够不管在哪一道,他都是自由的。所谓不是受业力的支配,而是愿力的落实。真正的了生死,是要做到这步田地。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没必要去预测吉凶祸福,抽到上上签会高兴,抽到下下签就会沮丧。不要为尚未发生的事提前担忧。日日是好日,不用抽签,不用算命,相信自己的良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良心就是佛心。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修行不要紧张,念头不要紧张,妄想生起了也不要紧张,不要有意识地去压制妄想,去追剿妄想,妄想起来了不要理它就行了。瞥然一念生起不要理它,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起相续心,不要让妄想持续不断地盘旋在心头,要时时有觉知,时时有观照,时时保持专注、清明、绵密的状态。
微博精选
净慧长老: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看待,有慈悲心,有爱心,有护念的心,你比我好,我应该喜欢;你比我差,我应该帮助。互相关怀,休戚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逆境都不过是历劫业因种子的现行而已,一切的怨尤都是多余的,我们要抱着逢苦不忧、体冤进道、逆来顺受的心态,用同情心和怜悯心善待对方,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报怨,化解烦恼和敌意,这样就能减少许多烦恼,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修行是很普通的事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全身心都专注在工作的每一个当下,思想集中了就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在生命活动的每一个当下,心无二用,身心健康,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能得到提升。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是傻子,傻就傻呗,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应化,当时人们都把他们当作傻子,到了末后一着,才亮出他们的身份。参禅的人、修行的人、做好事的人,就是要当一个傻子,聪明伶俐汉修不了行,人太聪明了多知多解,塞自悟门。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要把个人融化到大众当中去,时时有报恩的心,要懂得“感恩天地人,和谐你我他”。感恩宇宙万物,感恩所有的人。好人和坏人,敌人和朋友,我们都要感恩;用感恩的言行化敌为友,改邪归正。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戒律包括止恶和修善两个方面:一是不应该作的就不去作;一是应该作的就必须去作。该止的不止是犯戒;该作的不做也是犯戒。 “诸恶莫作” 做到了,“众善奉行”做得不好,做得不够,那还没有达到持戒的完整要求。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从国家的政策法规到佛教的三归五戒十善,包含的内容都是道德。有道德才有尊严,处处受人尊重,事业蒸蒸日上,所行立于不败之地。缺德之人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点利益,其实,不仅失去了人格的尊严,终究会一败涂地。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生死的念头,烦恼的心态,每时每刻都在袭击我们。烦恼是每时每刻的,所以做功夫也必须是每时每刻的。每时每刻能以功夫来转化烦恼,那就是做功夫的效果。做功夫是否得力,就看你的烦恼能不能得到转化,能不能化热恼为清凉,化烦恼为菩提。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一切无心。无心者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好恶心、无取舍心,即三祖大师所讲:“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不暴饮暴食身体会轻安,不贪睡眠身体会轻安,不玩物丧志身体会轻安。轻安的人会长寿,轻安的人会有许多朋友,轻安的人会受人尊重。行为粗放、脾气爆躁的人,走路急促,说话嗓门大的人,自然会少许多朋友。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管好这颗心的关键就在当下一念,各守本分,不起非分之想,这就叫守本真心。真者不妄,不妄想就不妄为,不妄为就不作恶,就能守住道德底线和做人本分。人人都守本真心,人人都是好人,人人心向佛,人人心向善,乾坤朗然,天下太平。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不要仅从消极方面去理解无常,实际上无常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正因为“无常”,万物才会有新陈代谢,才会有前途无量的发展。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凝固不变的,天地万物就没有希望了。旧的事物永远存在,新生事物就无法出现。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对于世间的一切诱惑,功夫做得好的人,面对诱惑,无动于衷。这就是无心的境界,无心的力量。诱惑总是有的,就看我们以什么心态去面对。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它的本体,就是佛教所讲的“真如”。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改变命运不是要发多大财,做多大官,而是要让每天都活得很幸福,很开心。以无欲无求的心去干事业,以自由自在的心去干事业,事业就能成功,工作就能做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成就在耕耘中实现,命运在努力中转变。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佛教讲一切事物都“无始终、无内外”,变化无常,能量不灭,这是佛教的辩证法观点,也符合唯物的思想。一把火把茶几烧掉了,茶几的形相没有了,但是茶几在燃烧中形成的能量已经融入到宇宙这个大能量当中去了,茶几的能量没有消失。
大安法师
随着印祖弘法活动的开始,向他求教的信件就像雪花般地飘来。印祖非常慈悲,早年所有信众的信亲自回复,还有很多向印祖要求写序、跋、疏文、碑记等。印祖很难应付这么多信件。一次校对书稿时,眼睛受到伤害,印祖在这种情况下写了《一函遍复》,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把一函遍复印好,就给他寄出去。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每天都要保持喜悦的心情,保持喜悦的生活,欢喜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欢喜地面对每一分钟。有了喜悦,生活中的牢骚就会烟消云散,一切妄想执著、人我是非都会一笑了之。
大安法师
三福中,第一福,是人天福,就是世间的福,你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第二福是二乘福,修声闻缘觉,又叫戒福,持戒的果报;第三是大乘福,大乘种性的众生所修的,又叫行善。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长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
大安法师
念佛往生一法是成佛的捷径!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