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网站
世人都喜欢物质享受,都喜欢世间的这些福报,而物质享受、世间的快乐,越享受贪心越增长,越享受越不满足。就好像为了解渴喝盐水,却越喝越渴一样。不是说我们不能享受这些,而是不能贪着这些。否则贪心、欲望会越来越增长。我们享受福报的同时还要积累福报。——达真堪布
微博精选
【阻碍个人发展的七大障碍】1、甘于现状,没有成就动机;2、没有找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3、不爱学习,无知者无畏;4、封闭自我,听不得别人的良言;5、将一切理由都归结于环境、别人等因素;6、从不主动与人沟通;7、总是把事情拖到明天。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所谓精进,就是纯一不杂,进而不退。精进不是瞎忙活,不是东一下西一下,而是选准一个法门,锲而不舍、守一不移、精进不懈地努力,这样,做事、修行才会有效果,才会有收获。
大安法师
问:姐姐智障,有低保收入。可否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做放生,印书,供养三宝?答:你在管理姐姐的经济时,一定要征得她的同意。擅自去动用她的钱,就有犯盗戒的可能性,这是违背因果的。你就要跟她交流,告诉她放生、印书的功德。你可以用自己的钱去放生,印书,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给姐姐。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常年病苦缠身,行住坐卧都需要人帮忙,一切都不自在不自由,时常经历着老苦和病苦。有人照顾还算是万幸,世上还有很多老人孤苦伶仃,没有人照顾,更需要各界人士去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平安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里程。
大安法师
我们每一声佛号都在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里,四十八大愿的愿海中互动,全摄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把阿弥陀佛的五分法身香、慈悲摄受光转为我们自己心性的智慧,这就香光庄严。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未来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是不要放弃每一个当下。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现实人生虽然充满着痛苦和坎坷,但千万不要灰心,这些都是暂时因素。我们通过行善积德,以身垂范,就能一步一步地改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幸福!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要训练自己过一种轻安的生活方式,做人做事要有轻安的艺术,待人接物要有轻安的心态。走路的脚步要放轻放慢,说话声音要放低,语速要放慢,待人的面部表情要放松,脸上要有发自内心的微笑。禅在当下,只要用心体会,就有受用。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懂得许多佛法的道理,但是一事当前,这些道理却一点也用不上,有时也故意不用,这就叫“执迷不悟”。对一个迷执很深的人来说,要遵照佛法的精神面对生活,那就意味着要吃些“亏”,要做出牺牲。迷执的人恰恰不愿做出牺牲,总想坚持自私自利的错误。
大安法师
念佛一法,是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悲愿力做决定的相信。我们都生活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中,众生的每个行为他都看的到,每句话,他都听的到,每个念头,他都知道。这个感应,虽然很深奥,但是他确实跟我们非常亲切,亲切到他的慈悲愿力在我们凡夫众生的每一个念头里,我们的一切,他都了了分明。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俗话讲: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每年选几本好书,从头到尾读下去,坚持不懈,一定会大有收获。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不要把眼睛向外看,要向内看;不能只要求别人怎么做,首先要求自己该怎么做。自己做好了,就能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心要安,先要自觉,然后自由、自在,这样,心就会安,身就会安,生活就会安,幸福指数也会随之提升。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有大智慧,不管做了多少善事,都不要有执着,不要天天想到我有多大功德;不管做了多少善事,做了就放下,不要背包袱,不要把自己建的“功德桥”天天背在身上;这样,功德会更大,我们的身心会更轻松。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学佛就是要管好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只想到自己,更要想到他人,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还要看长远利益。每个人把自己管好了,社会就会安定和谐,太平无事。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年青人一定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房间打扫清洁,勤洗衣服勤换袜子,勤奋学习,修德敬业,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要保持慈悲的心态,清净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心态。我们僧人住在寺院,面对一切人,态度要热情,语言要亲切,一定要象对待亲人和老朋友一样,笑脸相迎十方大众,以和善的语言与大众交流沟通,不要把人拒之门外,要广结善缘。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在不断地变化,在不断地迁流,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因",也找不到一个不变的"缘"。正因为因缘是变化无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万事万物。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要用热情来面对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每一刻都能发挥作用。年纪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真理永不停步的心。青年人应该奋发有为,老年人也不能固步自封。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一旦消沉,生命就会失去动力。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烦恼从哪里来啊?没有一个烦恼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烦恼,永远都不会有烦恼。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
大安法师
法藏菩萨无量劫积功累德要拯救每一个众生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在紧急关头,我们的神识最容易昏迷。恶业种子在沸腾的时候,容易被业力牵引,此时最需要佛的帮助。阿弥陀佛已经预先把方案设计好了。众生业力的种种死亡,在佛菩萨的眼里都是正常的。他知道你在什么时候要走,一定会给你稳妥往生的方法。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古人的金玉良言都是通过实践而来的经验总结,是智慧的火花,是生命的航向。学习、借鉴古人的经验,会少走许多弯路,会避免一些误区。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佛教讲持戒、讲因果,也就是儒家讲的慎独,不管是在大众之中还是个人独处一室,都要老老实实地管住自己,管住每一刻的起心动念。所谓视、听、言、动,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嘴里说的,言行举措,都是仁、义、礼、智、信,这才是个人的修养功夫。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开悟的事,是一种不可预约的事情。它只是在无心的状态下,功夫做到水到渠成了,发生的一种精神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飞跃。你想预约在什么时候开悟,这是永远办不到的。你把这种希望开悟的心放下来,只管在功夫上努力。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常常把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很复杂,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使用对立的意识,不能平息那些取舍心和是非心。《信心铭》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只要把我们各种分别的知见去掉,当下就与真如法界一致了。
大安法师
只要你平时有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时间。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一定会兑现承诺,他会有种种善巧方便和种种神通力量,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要有这种信心。
大安法师
祖师的判教中,一般把它判为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解释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靠自己修戒、定、慧、六度的力量断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样断过去。比较难,自力修行。再就是,靠佛力好像乘船,扯上风帆,顺着水流,又有顺风,一日千里。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好境界来了不要喜欢,走了也不要挽留,坏的境界来了不要讨厌。能以不迎不拒的态度去对待所领纳的一切事物,自然就会不起妄想,不起分别,生活中保持平和淡定,修行中得大受用。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不能总是以一个标准来看待问题,仰山祖师讲:“高就高处平,低就低处平。”众生的根机不平,你想把它拉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高来高就,低来低就。
大安法师
我们了解念佛的原理之后,由原理生起的最主要的是大势至菩萨提出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我们至诚恳切的心,把向外驰骋的六根摄受在这名号中,至心去念,名号清净,我们能念的心也是至诚的,它就是净念,能够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遵守不邪淫戒就是不能有婚外关系。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条戒,社会就会和谐,家庭就会幸福,就会有良好的心态干事业。那些有婚外关系的人都非常苦恼,成天说假话,夫妻之间相互提防,甚至造成家庭悲剧,弄得妻离子散,身败名裂。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在不断地变化,在不断地迁流,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因",也找不到一个不变的"缘"。正因为因缘是变化无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万事万物。
大安法师
面对五浊我们要负有责任,这是我们的共业所感。要超越五浊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就好像我们坐在这个椅子上,要把它举起来一样。五浊,很多都是我们心里对它染著,看好的,我们本身就没有想超越的意向。对这种生存状态,我们自心要知道它的浊染,要生起厌离之心。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要以道德为操守,做人做事从伦理道德出发,做人才会有尊严感。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家里,坐在子女面前会有尊严感;走到单位,在同事当中会有尊严感;走到社会,走到人群当中也会有尊严感。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相信命自我立,万法唯心所现,心净佛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安国土安,相信佛法能够改变命运,相信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的前途就是光明的,我们的命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佛教提出“利和同均”的原则来处理生活中物资利益的问题。儒家讲“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财富上不怕贫穷,就怕不平均,贫穷没有关系,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就会产生社会矛盾,这与佛陀“利和同均”的主张很接近。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心地无私天地宽。在这个世间,人海茫茫,其实个人只不过是人海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泡沫而已。虽然这个泡沫曾经存在过,只是瞬间即逝。因此,我们不要过分看重自我,要将心量放宽些,要有如同大海一样的心量,私欲就会少一些,快乐就会多一些。
微博精选
“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净慧长老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