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具备利他的善心,会让自己和他人都受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只会增长欲望和贪执,并能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不仅不能给他人带去利益,自己也后患无穷。所以佛法以为:利己之心是衰损之门,利他之心是一切功德之本。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感到众生都有这个毛病,我信什么,你们也都跟我信什么。“我念《地藏经》,为什么你要念《华严经》啊?”这个是绝对错误的,要是这样,法就灭了,法是要我们大家弘扬啊。大家都不念经,就念我这一部经好了,那么其余的经都断了,可以吗?这是很通常的道理。
梦参老和尚法语
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地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
益西彭措
很多人上网放逸,一下网,心已经乱了,拿起书已经看不进去了,思维就更不用谈了,念诵也成了有口无心地念念。习气发展得这么深,如果还不努力戒除,进一步发展下去,恐怕这一生就完了,所积的业没有多少是善趣的因。
天台子达照
【让心回家】:心向外驰太久了,迷失了回家的路,都是被空幻的情绪和无常的物像牵着鼻子走,被精神和物质两个贼人绑架而到处流浪好不可怜!让心回家吧,从物质的色法中解脱出来,剥落妄想颠倒的困扰,远离无常虚幻的梦幻泡影有为造作,冲出一层层色心的重围,回家晏坐。回家观自在,赤条条来去无挂碍!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或者不论修什么法门,如果不忘你本师的恩德,事先应该称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后再修法。你修哪法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你什么法也不知道,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益西彭措
大家必须明确,对于修解脱道,哪些是同于凡夫增长过失的邪业,必须远离;哪些是同于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必须远离;哪些是守持身口意净戒的障碍,必须远离。这样一一了解之后,就应当随顺世尊的教导,努力对治身口意的一切邪业。
达真堪布
如果有人辱骂你或是给你制造违缘,你想“我不能说他,也不能以牙还牙”,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很难受,就这样勉强忍着,这还是智慧不够,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明理、有智慧,你心里应该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对境、机会,多好啊!心里乐融融的,很舒服,很欢喜,这样才能圆满忍辱波罗蜜。
养心妙语
人生,可得意,莫忘形。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生命之花,总是开在谦逊的心境里。虚荣心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一个人能摈弃虚荣心,就是拥有了平常心的开始。马的架子越大越值钱,人的架子越大越卑贱。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放低姿态,才能赢得更多尊重。虚怀若谷,有容乃成大器。
天台子达照
【放生歌】:茫茫天地间,相聚都是缘;生灵当互爱,相惜如甘泉。莫逆群生意,灵性共根源;虽然形躯别,但是感官全。若害苍生命,自命也在悬;若食苍生肉,自身健难全。谦谦万物灵,浩浩正气玄;何故迷真性,沦为恶苦怨!放生山水间,任彼逍遥园;物我乐融融,天堂即不远。放生歌,大家传,觉醒共团圆。
济群法师
学佛,就是学会智慧的生活、慈悲的生活、正念的生活,远离贪嗔痴的生活。
微博精选
总之,追求现世的安乐,忘记此后的道路,则乐一时而苦永世。追求出离轮回,现世辛苦无比,则苦一时而乐永世,这样的苦乐,望谛听者闻而思惟,摈弃今生!? 阿秋喇嘛
济群法师
寺庙如果通过恐吓等手段,坑蒙拐骗钱财,那不是寺院,而是黑店;那些打扮貌似出家的人,一定不是真的出家人,而是盗贼团伙。须知佛菩萨大慈大悲,不会降罪给任何人。真正的出家人,在戒律中明确规定,不可以用占相吉凶,语人祸福,获取钱财。到寺庙旅游,碰到这些现象,切勿上当!!
达真堪布
修行这么长时间了,有些人连盘腿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总惯着自己,腿稍微疼了就伸开。不能这样,应该忍忍一忍。若是为了修行而腰酸腿疼,能消多少业,能消多少灾啊!平时大家还特意做消灾免难的佛事,其实根本不用,你在闻法、打坐的时候,腿疼了、腰酸了就转念修安忍,这就是消业,这就是消灾免难。
济群法师
活得明白,活得有意义,也就不虚此生了。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临睡前,除了能念十声之外,如果你还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得发心啊,你观想佛的光明加诸我身上。同时也观想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乃至于历劫的父母,就是光明加诸他们,增长他们的福慧。你这样观想的时候,你的福慧增长,又报佛恩、报父母恩,都具足了。这就是受三皈依的修行,这就够你修了。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认为大悲智慧必须得是笑脸的,其实不一定。观世音菩萨在汉地示现的都是慈悲,谁看见观世音菩萨像都会很高兴,心里就清凉了。观世音菩萨在西藏现的像就不是这样,那些现的护法神,手里很多兵器,“你不听我,我打死你”。如此对治刚强的众生,他就老实了。他对应一切众生的机,就示现一切菩萨相。
微博精选
【古之能人成事者八律】: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8、善于谋人,有容乃大。
达真堪布
所谓“佛度有缘人”,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利益他人,但是要有这个能力和方便。有的人不顾自己,也不顾家庭,去做一些事情,最后给家人和自己都带来了烦恼。自己的相续被染污了,障碍解脱成就;家人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伤害了他们也是不如法的。我们应该先照顾和利益他们,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信佛很久的人,你念佛,就不灵。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成了老皮禅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刚信的那些人,他认为人家告诉他的方法一定灵,半信半疑就不灵。你必须得全心,一点不疑,菩萨确实能加持我们、救度我们。真的皈依三宝,这就叫修行。你怎么样用心想,就这是修行。
梦参老和尚法语
要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大悲心的人,一定是菩萨,要说善巧方便的话,要有慈悲的心利益众生。大悲心拔众生的苦难,既能救了自己,也能救了他人。这叫做真正的皈依,这才是受了三皈依,得到利益了,就是没有白受皈依,就是照着佛所说的、法所说的、僧所教导的去做了。
益西彭措
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多声色境界都像毒品一样,一旦吸上去了,享受只是一点点,最后瘾加重到无法自控时,就会完全失坏修行,因为已经没办法修行了,连最简单的修行都做不到,最后连静下心来坐一坐都成了难事!所以这不是在说很遥远的事,而是在很多人身上已经发生的障碍。
济群法师
有的人虽然没什么钱,但他不觉得贫穷,因为他的需求很少;有的人虽然很有钱,但他并不觉得自己富有,因为他的需求太多。
天台子达照
【谁在等你】:世间道路千万条,你只选择了一条路,天下众生万万千,你只选择了亲,各行各业无数个,你只选择了业。一直想找谁在等你?千山万水朝圣之路,苦乐善恶心情之路,和平凶险人间之路,独自走很辛苦,所以要伴侣要道友。凡人所有我只执在,也都烦恼多。唯有诸佛菩萨在等我们,一路走向觉悟处!
益西彭措
问问自己:在网上随便散乱,放纵烦恼,这些念头里有百分之几是善趣的因?里面有多少善心、善行?所以,五欲的过患超过抢劫的强盗!强盗只是害人一世,只是害人的色身,五欲是害人累劫、害人的慧命,这种过患是极大的。
众生之家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梦参老和尚法语
有的法,你修观修不起来,内心太散乱,一坐下就睡着了,观不起来。你怎么办呢?你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来对治,等念完了还是得观修。因为念只是口声,你的意还没能够跟佛、法、僧结合在一起,僧就是你自己的清净,法就是你的观想思维,佛就是你原来的本性,这是大乘!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不要分别诸佛菩萨的圣典,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对你机就是好,不要把它们拉扯在一起。佛在这个会上说的法,你要拉扯到那个会上去,那个会上根本就不是这个机。不会学的道友,往往在这个地方造了很多的罪。佛在这个会上说,他搬到那个会上,之后,还做评论。佛法不是那么神秘的,我说的是真实的。
众生之家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 弥勒菩萨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父母,或者你自己的子女。一切有情众生,在大乘经典里头说都是我们的父母,你不能伤害一个众生,众生都是你的父母,有过去的父母,还有你未来的父母。你要令这一切父母的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你得皈依三宝。你自己必须解脱,你有了解脱的智慧,你才能引导别人去解脱。
济群法师
佛教不鼓励人追求神通,因为神通只是一种超常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力太大了,而智慧与道德修养又跟不上,就会闯祸。所以佛教更重视智慧和道德的修行。
梦参老和尚法语
有些人念经,念得非常欢喜很愉快。也有些人念经很苦恼,念的身上发热发烧。念《地藏经》看见鬼来了,鬼没有来,而是他心里的鬼来了。要是没念三宝,鬼又来了,念鬼,鬼就来了。其实他错了,《地藏经》的鬼可不是鬼,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在忉利天说的,鬼人间都到不了,能到天上去吗?因此,是你自己的心!
梦参老和尚法语
受了三皈依之后,要不要有观想呢?也应该有。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皈依就是观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大体这样观想,你面前皈依的恩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乃至于文殊、观音、普贤、大势至,这样观想都可以。但是,你要诚心诚意地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
达真堪布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遭受一些痛苦和磨难都是好事。这不叫痛苦,这是消业;这不叫磨难,这是成就的助缘。学佛修行的过程越艰难,磨难和违缘越大,你的业障消得越快,你成就得越快。所以,为了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我们遭受一点痛苦和灾难是非常值得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护念,护你的念头。念念都不忘佛、法、僧三宝,想到佛的恩德,想到法的加持力,使我能闻法了。就像我有很多病,我吃了这些药,药到病除,这个法就是佛给我的良药。想佛的功德,无量劫修行,也想到了一切僧人。可以帮助我修行,做我的伴侣。什么是伴侣?就是跟我们共同修行。这就是殊胜修行因缘。
大安法师
道绰大师对昙鸾大师修念佛法门非常神往,他的得意弟子就是善导大师。从古印的菩提留支到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这个线路,以《观经》为线索。善导大师得念佛三昧,在长安一带弘扬念佛法门,有些人对娑婆世界产生极大的厌离心。初唐时期有那么强的厌离心求往生,可见善导大师感化力量之大。
大安法师
我们侥幸得到人身,闻到净土法门,还不在这五浊恶世这么苦难的时候来修行这个法门,那真的是“可痛惜哉。可痛惜哉。”离开这个法门,你还有什么救?没得救了。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