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子达照
修行:要修才行,不修不行,修了更行,故名修行。修行就是修改行为,包括身体举措、语言表达、意识活动。当这些身口意行为出现偏差或发生故障时,及时修改非常必要。否则如溺水人越陷越深,终将丧失法身慧命,岂不可惜!但在三业清净时,则无需修行,本性天然不假造作,故大修行人是:无修无整无散乱。
星云大师
人之所以自暴自弃,往往是因为失去了希望;其实,当一个人遭遇逆境、挫折时,只要肯改善因缘、发心利人,就能重燃希望。人生有此处、彼处,岁月有今年、明年;人如果能时时怀抱希望,则生机无限,必然天天都是‘活在希望’里。
天台子达照
人生四要:一定要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要修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定要学佛,勿以路艰而退转。一定要回归,勿以尘劳而罣碍!
星云大师
满业:又称别报业。是圆满有情的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的善恶业。例如:同样转生为人,在人当中,却有身体强弱、寿命长短、贤愚不肖、贫富贵贱等差异,此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人所造的业力不同所致。譬如布施者得富贵报,杀生者得短命报,这种令各人完成圆满一生的业报,就称为满业。
星云大师
没有信心的人,无法给人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当然也不能取得别人的肯定。(自我肯定)
星云大师
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能提出贡献,要给人信心。一个优秀的人,凡事绝不轻易拒绝,要给人希望。一个能干的人,总将利益分享大家,要给人欢喜。一个慈悲的人,一定乐于主动服务,要给人方便。
天台子达照
心存正念,不要有怨恨之气;常怀惭愧,多念经书佛号。若无恐惧担忧,便可平安;莫生复仇情绪,亦能吉祥!
星云大师
修行要「人性化」,不要标新立异或故做神秘。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修行」,才能真正建立人间净土。
星云大师
文明发展与社会变迁,已造成全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匡世济民、拔苦与乐,正是我们佛教徒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应以正信之佛教,来增进人类福祉与进步,致力使世界光明和乐,成为人间净土。
星云大师
一般人在事业上要精进向上,要有毅力,若常常闹情绪,常常灰心,没有勇往向前的气概,当然就不具备升迁的条件。我们要往生佛国,也一样要具备发久远的菩提道心,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六祖寺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淡然;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豁然开朗】
星云大师
一句「阿弥陀佛」有着无限的含义,如果能够以最真实的心情去称念佛号,以最虔敬的心理去体会阿弥陀佛的慈悲,将会发觉这句简单的佛号,确实是精神上最可信赖的依靠。
六祖寺
【药王菩萨功德】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永度苦海不堕生死,恒得值遇诸佛菩萨,何况具足如说修行。我们在修药王菩萨法门,除了念诵名号,读诵经典,最殊胜的就是观想药王、药上菩萨的形象,而得到无量功德。更要拜五十三佛、三十五佛,这样的功德,才能忏除一切业障。
微博精选
沒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陀不能改变你,佛陀出世说法,他创造一个让你改变的因缘,他把道理告诉你,还得要你自己吸收以后,发自內心的觉悟。这时候生命才能真实的开始改变。所以「自觉」很重要,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沒有办法。--净界法师
天台子达照
错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个自我仅仅只是个错误的观念造成的,以这个错误观念为核心,再聚集一大堆错误判断,而造成了无数的错误行为,这些观念和行为形成了惯性的串习,从而构成了巨大的力量,再被这个力量推向无休止的纷争之中,终究逃离不出业的苦海。自我意识消灭,一切错误和苦都会停止!
星云大师
佛教信仰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瞭解「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
星云大师
古德有因果十来偈: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低下者,骄慢中来; 瘖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大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真是了不起,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悟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以大慈悲心,来现量亲见这桩事情,并现量证得;又以大慈悲心,来称性宣说净土往生。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上示现八相成道,见此、行此、证此、宣说念佛法门,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是一概不知道的。
星云大师
现在一般人都缺乏忍耐的力量,一点小事就动口相骂,甚至拳脚相向,使得社会弥漫一股暴戾之气。我们需要有忍耐的力量,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忍耐是勇者的象征。
大安法师
我们知道菩萨六度的前五度属于修福的范围。把精进抽出来,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是修福的科目。精进是通修福修慧的。第六度般若就是谈智慧问题。修福最后导归产生智慧。前五度如盲,第六度般若如目、如眼睛。开眼了,才能够有智慧,才能使前五度转化为无为的功德,解脱的资粮,往生净土的资粮。
天台子达照
小鹰学飞:老鹰教小鹰飞,小鹰太嫩了,张开翅膀都会疼痛,可是老鹰却把小鹰叼起来,从空中把小鹰扔下,小鹰流血受伤抱怨,但每次都会被老鹰从更高的空中摔下去,受伤更重。终于有一天,当小鹰脚指点地,张开翅膀,就搏击万里了。天台子云:修行就是在千万次的受伤中陶炼性情,终成正果而妙用恒沙!
众生之家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1、随恶人言是病。2、邪妄谄曲是病。3、言语伤人是病。4、贪爱色欲是病。5、杀害众生是病。6、不敬父母是病。7、作恶不悔是病。8、愚痴颠倒是病。9、侵占他人是病。10、好觅人过是病。11 无惭无愧是病。12、我慢贡高是病。
六祖寺
默仙禅师以掌为喻:手一直握着或一直张开都是畸形,譬喻钱只知贪取,不知布施,或只知花用,不知储蓄,都是畸形。世间上有人过份贪财,有人过份施舍,均非佛教中道之义。悭贪之人应知喜舍结缘乃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怎有收成?布施之人应在不自苦不自恼情形下为之,否则即为不净之施。
星云大师
我们的心譬如一块田地,久不施肥(不念佛),禾苗就不能生长;如果经常能灌溉施肥,禾苗(菩提)成长后,野草(烦恼)也就不起作用。
星云大师
布施如播种,所谓‘一文施舍万文收’,表面上看似给人,实际上获益的却是自己。布施不单指金钱物质的财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乃至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是布施。
大安法师
建立佛的知见,研读佛经,听善知识的开导。以佛言祖语的知见来转变凡夫的知见。由于我们的分别、颠倒,所以要反复熏习祖师的教导、教诲,要老实念佛。透过光明的力量,我们了解自己业障深重,妄想执著纷飞。我们看不破,被虚幻的影象所蒙骗,追逐它造作种种的恶业。我们生起极大的厌离之心啊!
六祖寺
【大愿法师法语】正如三祖僧璨大师所教诲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只要止息你的种种知见,只要停止你对自己的惯性的思惟模式的执著,任何时候都从已知的知识之中解脱出来,从你已经运用的思惟方式之中解脱出来,这个正是我们创造力的源泉。——《信心铭学记》
佛经故事
你我相识皆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缘。人生短暂,眨眼即过,有情世间多念观音弥陀,成就增上缘。
星云大师
在烦恼海中,修道者要像甘露法水,为众生、万物作雨露,不要怕烦恼,不要怕是非,只要真心不灭,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佛道,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成佛一样。
大安法师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语)。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全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作为强缘,并不仅从一己功夫上论。西方净土乃实报庄严土。如从通途法门之修因证果来判,靠自力的功夫,不唯凡夫无能生彼,即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去不了。
天台子达照
蜗牛的家:小蜗牛很着急和忧虑自己爬得慢,对大蜗牛说:我们这么慢,哪天才能回到家啊?大蜗牛回答:慢慢来,那些没有家的才会跑得快,我们已经背着家,只要了解自己并欣赏路途风光就可以了;家舍便是途中,途中便是家舍。天台子曰:我们的生命就在真理之中,却到处去寻找真理,还着急嫌太慢!
天台子达照
蝌蚪成长:小蝌蚪在水里生活,它为找不到妈妈而苦恼。乌龟告诉它,必须长四条腿、断掉尾巴才能上岸找到妈妈。有些怀疑还有岸上生活的蝌蚪,坚决不愿萎缩尾巴,就短暂地死去了。有些坚信不疑的小蝌蚪经历了萎缩尾巴、长出四脚的痛苦成长,终于到达彼岸找到妈妈。天台子云:修四谛、破我执,不也如此吗?
星云大师
杯子不空如何盛水?土地不空如何建屋?口袋不空如何裝東西?所以空就是有,真空生妙有。
大安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是种种清净之法聚集的地方,它叫清净海会,清净之法就像大海般地深广聚会在一起。它的生态环境、人、往生者之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包括它的听、见闻、觉知、感知,一切都是清净的。而我们这里,见闻、感知一切都是浊染的,都调动我们的烦恼,让我们不安。
星云大师
人情如水,如果只蓄不流,就是死水;如果能彼此互动,相互往来,就是活水。金钱如水,金钱不用,就是死水;能以智慧活用,就是活水。人性如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能有‘逆水行舟’的奋发精神,逆生死之流,即是活水。
慧海之光
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即使失意,也无所谓得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星云大师
假如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大家互相尊重,没有人会侵犯我们的身体,没有人会侵占我们的财产,没有人会毁谤我们的名誉,也没有人会侵犯我们的自由,这不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吗?
星云大师
有时候我们看那些禅者似乎没有大誓愿,没有好衣单,也没有好饮食。但不用为他们挂碍,他们那种自由自在,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包含了天地宇宙,还有什么会放在心上的呢?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