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第一义谛(三): 谦虚是智慧的开始,狂妄与圣道绝缘。唯有谦卑,才能够容纳更多的正法,装满自己的知见,佛的知见就装不下去。
达真堪布
怎样做礼拜才能得到最大的功德呢?可以这样观想:佛陀、正法、僧众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每一个微尘当中都有整个微尘数的佛法僧三宝,每个佛法僧面前都有一个自己。如果前上方只有一尊孤孤单单的佛,佛面前只有这么一个孤孤单单自己,磕一个、两个……这完全是属于世间的境界,谈不上真正的修行。
达真堪布
修行人的心态应该是勇敢、自在的,无所畏惧。没钱也快乐,没有那么多牵挂和贪恋;有钱也快乐,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有病也快乐,可以消除宿世的业障;没病也快乐,可以修行,利益众生。活着也快乐,能学法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快乐,去面见阿弥陀佛。安祥、宁静、自在、游舞,怎样都可以。
益西彭措
在家居士修无我,要首先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成员间要保持具有理性、善意、尊重、宽容,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能达到这些要求,我执就受到很大的克制了。
益西彭措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在它的地盘里,是明摆着的老大。但这个世界都是依缘而起的,也就是事事都是有条件的,哪能都由“我”说了算呢!况且这么多众生的地盘,必然会交叉,产生地盘纷争。于是总是见“我”去挑事,又经常见它被反击得体无完肤。这个老大,当得真是辛苦。
济群法师
有很多美味的垃圾食品,明知对身体有害无益,却总是抵制不了诱惑。有很多让人上瘾的娱乐消遣,明知对生命毫无意义,却总是约束不了自己。为什么有害的东西那么容易和人相应?
大安法师
我们一般的思惟: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人都是要有所劳作,有所耕种,才有所收获的。我们可能受这种法则的影响,对这个用力少而收获极大的念佛法门,没有办法相信。
大安法师
问:薰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的标准?答:在这个时代,禅宗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很难。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根机,一门深入,专门念佛,名号就是佛心,里面也包含着禅。能安立在名号上,就安立在禅上,它是不二的。禅是净土之禅,净土是禅之净土,是真空妙有的关系。所以还是老实念佛,禅也就得到了。
益西彭措
没有对治的时候,这个“我”会比较强悍,它好像一匹刚长大的马驹,习惯了自由,还没怎么被驯服过。这时硬着和它对着干,会受到它的强烈抵抗。因此要有方法、有技巧,要牵着它的鼻子走,不要让它牵了鼻子。让它以舒舒服服的方式,来配合修行。
益西彭措
网络可以成为学佛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学佛的魔障。什么是魔?《大毗婆沙论》中说:“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人们在网络上消遣,正是常行放逸、有害自身,这时的网络,就是断除慧命的魔障。所以,在必要的学佛和工作需要之外,大家要珍惜慧命,远离网络。
益西彭措
要从内心来转业。一般人很切近、很广大的事实看不到,也就是不能运用自己的心来转变业力。心就是自己,这不是最切近吗?人人能转心、时时可转心,可创造各种因缘来转心,可发动很多人一起来转心,可借助殊胜的对境来转心,这不是很大的事实吗?为什么不在自心上求转变呢?能转变心,就有希望转变业。
益西彭措
闻思修的智慧才是解脱、成佛的正因,布施等的福德仅仅是助缘而已。也就是要知道慧为主、福为辅的道理。如六祖慧能大师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益西彭措
心的分别千姿百态,造作就无量无边,业就无量无边,造成的世界也无量无边。心量心力的大小有无数级,业就有无数级,形成世界大大小小的势态。心呈现种种善恶集起业,造成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心上升下沉、分裂统一、排斥吸引,世界也显现起伏升沉、聚合分裂。心刹那刹那变动,世界也在刹那刹那变动。
益西彭措
再好的功德,若不回向都会很一般,甚至很容易被违品因缘毁掉,太可惜了。回向能在保住功德的同时转变功德,使之增长无尽。这方面不用我再强调了,你们得自己提醒,已经辛辛苦苦完成的功德,付出了那么多,现在再稍微努力一把,就可以万事大吉,有什么困难?所以结行回向时千万不要懒,一定要勤于回向。
益西彭措
不要认为花花世界什么都好,或做世间事业能有什么真实利益。这是颠倒观念!要反过来。对于十足的业力凡夫应当以出离生死为重点,要用智慧看清什么是生死的因缘,与什么事业混合、与什么人打交道、做什么行为,在缘起上会增长烦恼、恶业及痛苦。对于一切与解脱道背道而驰的事,都要从一开始就遮止不做!
益西彭措
贪欲是以受用五欲的因缘而滋生、而增长的。只要在无明的状态里,不断地享受,贪欲就会不断地增长,最后增长到无法自控的地步,人就会毁灭。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当烦恼增长到极强盛的时候、已经难以扭转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堕落的时候!
益西彭措
有些佛友,看不进去经书、不想思维、修习法义,原因不是福报不够,而是正见不具足。若知道了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道理。知道了佛法的殊胜,那么一个修行人就会觉得闻思修行就是最大的享受,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用,根本不会对闻思修行产生厌倦。
益西彭措
有谁是因为享受过后而停下来呢?反而越是放纵贪欲,求取的冲动会越来越强,让耽著的心越来越深,妄动的力量越来越大。就这样,烦恼在不断地加强、业在不断地加重,堕落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未来的苦难也就越来越深。所以贪欲的病越发展越严重。
益西彭措
我们能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和心咒,把心直接投入大悲观世音菩萨心中,这是极高深、极奇特的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人人可修的方便。所以“幸遇观音异方便,苦乐闲忙不停声。”
益西彭措
闻思修行产生大量的殊胜福报。导师佛在《金刚经》中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益西彭措
所谓的节身,如繁华都市有很多诱惑力很强的五欲,会引发贪心、愚痴心、散乱心,造下很多身恶,那就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不去城市散乱。比如说上网,上面有多少污秽?一上线,整个眼、耳、心在贪、嗔、痴的境界里转,所以一定要节制。如果不严格节制自己身体外求放逸的行为,那会连最起码的修行都退失无余。
益西彭措
我们要感通观世音菩萨,自心至诚就有感通的力量才灵验,不真诚(三心二意、半信半疑、随随便便,都是不真诚)就不能感通。所以,能诚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得加持。心如果不诚敬,那心是虚假的,怎么能感天动地,这是不会有感应的。所以“至诚”是能感的第一个条件,是首要前提。
益西彭措
佛法到今天,已经衰微至极,有志之士,不应只着眼于小小的自我,整天忧忧戚戚的,而是应当对得起历史交给我们每位佛弟子的使命。如果你能实修,就让这个世间兴盛证法;如果你能宣讲佛法,就让这个世间兴盛教法。如果你两者都能做好,那就能成为所有佛弟子学习的榜样了。
益西彭措
凡夫俗子在强大的苦难面前脆弱无力,祈求更高他力的救护,或祈求山神河神海神,或祈祷天人。但毕竟都是生死凡夫,以他们的分别心没能力遍入众生界普施无畏。在六凡四圣当中寻找,具有最大救护能力的是谁呢?当然是智悲力最圆满的佛陀。在诸佛当中,我们又选择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示现的观世音菩萨。
益西彭措
我们不防住口、无节制地饮食,一是会增长贪欲,对饮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在吃上会越来越讲究,妄想也就会增多,付出的精力就会更大。本来饮食只是治疗饥渴,现在饮食成了满足贪欲,这是完全背道而驰。如果有什么好吃的就设法吃到,那跟世俗人的心态有什么两样?哪里是求解脱的心、随顺解脱的行为呢?
益西彭措
对治贪欲的方法是控制它,不放纵它。如果放纵它,就会像盐水越喝越增干那样,只会让贪欲的病越来越深。对这一点大家要有足够的认识。现在物质这么丰富、欲尘这么诱人,每天在面对的时候到底是放任自己的贪欲,还是控制住贪欲?这是时时要面对的问题。
天台子达照
《最重要》:读书时分数最重要,工作时完成最重要,创业时恒心最重要,成家时爱心最重要!生命的来源父母最重要,生活的乐趣伙伴最重要,生产的质量认真最重要,生西的条件信愿最重要!一切都由业力牵,业力都从心力造,心情好坏引行为,身心世界都是心来引导!所以心态好才是最重要!
天台子达照
《想法的魔力》:想法来源于观念,观念看似坚固得不会动摇,难以攻破,但能够指挥所有的想法去实践观念中的爱欲和价值。想法再好,也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奴才;想法再差,也不违背观念的命令。错误的观念是个叛徒,有时会指挥想法制造很多麻烦,反过来把自己的良心、善念、自我、快乐全部绑架,不得解脱!
天台子达照
《今天与明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天不努力,明天要吃力。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今天不保健,明天就保病。今天不读书,明天就都输。今天不信仰,明天就心殃。今天不道德,明天道不得。今天不解脱,明天就虚脱。今天不友善,明天就有战。今天不修行,明天就不行!
微博精选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费事了。” ----证严法师
微博精选
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别人骂我,不谅解我,诽谤我,我反而应兴起一分感谢的心理,感谢他们给我修行的境界。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来诽谤,只要做得正,做得诚,任人怎么去诽谤,反而更能升华我们的人格。 ---- 证严法师
济群法师
如果有人骂你是小人,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小人,而是你的内心有个小人,当他当家作主的时候,你才成为小人。只要赶走内心的这个小人,你就不再是小人了。
达真堪布
虽然佛菩萨的功德、境界相同,但在显现上他们的事业是有差别的。有的能利益很多众生,有的暂时只能利益很少众生;有的利众事业非常顺利,有的则是坎坎坷坷。这都跟他在因地所发的愿、跟众生所结的缘有关。所以我们要处处发愿:凡见我、听我、想我、触我、供养我、布施我等,愿我能度尽这些众生。
天台子达照
《包容自在》:世界有是非、对错、善恶、好坏、高低、胖瘦、苦乐、爱恨、黑白、反正、一多、有无、上下、里外、大小、彼此、长短、方圆、成败、盛衰、得失、利弊、利衰、毁誉、阴晴、圆缺、天地、阴阳等等二元对立相互依存。只有融合了这些二元的对立,但也不被一元观念所限,才能够无限地包容与自在!
微博精选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证严法师
天台子达照
《正确学佛》:皈依不是拜干爹,是以佛法僧作为生命的归宿和依靠,趋向于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发心不是好高骛远,是以善心、出离生死烦恼、普度众生为生活和修行的动机。持戒不是束缚自己,是不良行为的屏蔽和业习捆绑的解脱。用功不是增加沉重的苦差事,是减少生命的不堪重负和稳定的步伐!
达真堪布
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朋友坐在地上,我们肯定会说:“垫点东西,地凉!”同样,若是这个人过来跟我们说绮语、恶语、离间语,“不能说,会下地狱的!”我们会这样提醒他吗?不但不提醒,反而自己也跟着说绮语,说恶语,说离间语。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把世间琐事看得淡一点,把因果大事重视起来哦!
天台子达照
《生活品味》:油,外用光洁不粗糙,内用润滑不黏着。盐,未用时洁白,用时无色无形,太多太少都无效。酱,给点颜色,效果更加。醋,本性酸溜溜的,不可缺少的开胃剂。茶,各色各样的外形,都是能够提神醒目清脑静心。生活离不开这几样物品,但需要仔细品味。才能明悟人生真谛!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