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
【凡事预则立】你要做个大事情,必须要有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先要准备工作充足了之后,做事情决定一举成功,事前没有准备,事情来了,就是手忙脚乱、乱七八糟,失败。
智敏上师
镜子一般都是朝外照的,照这个人不对,那人不对,全部不对。众生又不是佛,以佛的标准来看哪一个对呢?都是错的。但是偏偏自己不照,我是最好的,人家都是错的,什么都怪人家,这个对不起我,那个对不起我。都不对,我要把他改造。
智敏上师
【搔痒时无意间抓死了蚊子,犯戒吗?】皮肤痒,搔一下,不知道有蚊子咬,结果杀了个蚊子。这个蚊子它也是命该尽了,被你一搔,它也不逃,搔死了。没有杀心,也没有起方便,仅仅是自己不知不觉的,这个是从戒律上说并没有犯戒。在因果上说,这个蚊子它本身如果怀恨在心,将来它报怨,这个是可能的。
智敏上师
【狮子卧】一切畜生里边,狮子力量是最大的,它的心高而稳,因为是兽中之王,它非常安稳、没有恐惧心,它的力量能够摧毁一切其他旁生。我们修行,也跟狮子一样,要摧毁一切烦恼,所以说要如狮子卧。
智敏上师
【为啥找不到适合自己修行的好地方呢?】有烦恼,你哪里会找得到安乐地方呢!使你不安稳的是烦恼,烦恼不息下去,被烦恼牵起走,牵到东、牵到西,到处跑,跑了半天,烦恼没有动,还是心安不下来的。这个道理,禅宗也好、净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都是一样的,都这么说的。
智敏上师
【有人说:“我要到小庙单住去了,把《菩提道次第》好好地学一学。”】菩提道次第,一开始叫你依止善知识,你离开了善知识去好好学菩提道次第,这个不是自相矛盾吗!“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第一步错了,哪一步会走对呢?所以,凭自己的设想来做事情,往往走的路都是很好笑的。
智敏上师
【贪瞋痴的根本】恶友引你做坏事,使你贪心瞋心痴心都生起来,就是说他是我们一切贪瞋痴的根本。我们当然不要贪瞋痴,这个根子要去掉它,就是不要去亲近恶友。
智敏上师
【精进魔】有一种叫精进魔,它要破坏你的修行,就使你拼命的“精进”,你感到精进好,就赞叹你精进,弄得你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弄得头昏脑胀,最后害病、死掉,那就是魔的目的达到了。所以说“精进”有的时候过分了,也会出魔。
智敏上师
【犯了酒戒如何忏悔?】找一个戒律清净的比丘,在他面前顶个礼,陈白一下,“以后再也不犯了!”,他说你这个戒清净了。--就清净了。
智敏上师
我们说一切法门,例如净土法门,我们看到,印光法师的《文钞》里边也有这个话:他说我们念佛的人,应当把这个“死”字贴在我们的额角头上,就是经常要念无常,一样的道理。真正要修行呢,不能忌讳这些事情,因为无常每个人是都有的,你害怕也害怕不掉。
智敏上师
【善根】听见生死有过失、涅槃有功德,听了这些说法之后,身毛竖立、悲泪涕泣,这样激动的话,这个人就是有顺解脱分善根的表征。如果听了,生死是苦,苦!苦!苦!涅槃好,好!好!好!无动于衷,你顺解脱分的善根还没有表现出来。
智敏上师
【供品】供品,必须不是不正当的手腕拿来的,不是欺骗来的、抢来的、非法来的,这些不要。对于非法来的供养、不净财,律藏里讲的很严格,用不净财搞的供品都要丢掉,就是说你财的来源不干净的话,都不要用的。这个在过去佛在世时非常重视。
智敏上师
【父母】父母面前,稍稍地做一些不善的事情,得极大的苦报,稍稍做一些供养的事情,得无量的福报。父母虽然不是圣者,你在他们前面培福也好,造罪也好,感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很多人漠视这个事情,总以为父母是一般的凡夫,不尊重他,三宝才是值得恭敬的。--父母要恭敬的!
智敏上师
【不倒单】有些人不倒单,晚上头挂下来就像一个倒挂的东西,跟身体平行了,气脉都塞住了;也有歪歪扭扭的;甚至还有颈子上挂个绳子睡觉的。——修行要智慧的觉,你这个智慧的觉没有,糊涂的样子,怎么能修行呢?
智敏上师
【画佛像】大家都有这个体验,就是不管你画的功夫好不好、画得庄严不庄严,画了以后,首先你会感觉到这个印象非常深...画佛像是让佛菩萨的形象强有力地刻到我们意识当中的一种方式(你以后一想的话就很容易想起来)。我们画的时候要殷重,就像修法一样。
智敏上师
【因果不虚】没有这么好的果,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不够。你自己感到果不好的话,是你因造的不好,不要去怪哪个。你东西偷掉了,不要怪那个贼,你以前没有好好地布施,或者你以前也偷过人家的东西,总是有因。
智敏上师
【想要修行成就吗?】信、戒、闻、慧、舍、惭、愧,这几个哪一个不够的,尽量补,把它补够,然后才谈得上修行,才谈得上有没有成就。这七个东西,一个也没有,你要成就,成就什么呢?这个你自己问问自己。
智敏上师
【荟供需知】1.应护持身口意三门不放逸,不可开玩笑,聊天,抢供品等,若有违犯即应当下忏悔。2.保持会场有序,领取供品时礼让他人,视所有供品皆为殊妙甘露,勿分别优劣。荟供是得大加持之时刻,多一分恭敬即增一分福慧。
智敏上师
一定要把那些法好好修行之后,才能得到除一切痛苦的涅槃。你有了法不修,就像有了药不吃,你怎么会病好呢?还得永远受痛苦了。
智敏上师
【现报】我在上海的一个邻居,小时候脾气很大,跟他的父亲吵架,拿铁棍子打他父亲。后来他的孩子长大了,十几岁就跟他吵架,打他。他说:“你怎么打父亲啊?”儿子说:“你自己不是打父亲的吗?”儿子小时,看到父亲打祖父,现在他也打父亲了。这个就是现报。我们不要看轻了这个事,果报很严重的。
智敏上师
我们现在虽然各方面条件比以前正法时代要差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可以转变嘛。这个时候做一点(好事),功德是很大的,比正法时代做的功德还要大。
智敏上师
【修的窍诀】初修的人,假使一次修太长,很容易进入昏沉、掉举,昏沉是睡眠相应,掉举是贪相应。有了这两个,定就无法修,自己做不了主,跟了昏沉掉举跑了。这样子成了习惯之后,要再纠正,极困难。所以初修的人,时间要短一点,情愿次数多一点,没有等到昏沉掉举产生,就赶快的修好了。
智敏上师
【烦恼如龙】印度有个说法:假使池里有龙在里边住,池虽然不大,只要有龙住,有龙的加持力,水永远不会干。假使有烦恼加持那个业,它的果报感起来是没穷尽的。如果没有烦恼,业感了果之后,这个业就没有了。烦恼在那里呢,会不断地造新业,感的果报也没有穷尽。
智敏上师
办盂兰盆会主要就是报父母的恩,父母在的时候要好好地孝顺,切切不可以不孝,比如忤逆、顶嘴、还有让父母伤心等等。不能自己享受得很好,然后让父母在那里吃苦;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而把这些最差的东西给父母,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智敏上师
【什么叫缚?】把我们有情绑起来,不给你解脱的,不给你解放的,这叫缚。这个缚,我们想想是最难过的,如果把你手脚捆得紧紧的,即使给你吃得很好,你难不难过呢?还是不舒服。这个贪、嗔、痴就是把我们捆起来了,有这个东西的话,就把我们捆得紧紧的。缚有三种,贪缚、嗔缚、痴缚。
智敏上师
【用“法”】如果我们的心还有苦的时候,那一定要去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一定需要用到“法”。如果你总是不用,那你就永远都学不会怎么去用。不管你通过怎样的方便,都会很麻烦,越到后面越难,因为久而久之你就形成一种思维――就好像学的终归是学的,用的终归是用的。
智敏上师
【心】一个老人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货去赶集,快到集市小毛驴看到一头母毛驴,猛地站起来,把货全甩下来,就追过去了。老人气坏了,到市场后首先贱卖这头小毛驴。畜生的(淫欲)烦恼来了,就跟了烦恼了,什么都忘掉了。我们无始以来的心也是这样子的,不听话的。
智敏上师
【触施】你供养布施的东西,它的触是非常好的,不是粗粗糙糙的,果报是感到“柔软身”,身体柔软不粗硬。不但如此,还能“随时生乐受触”,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夏天的时候感到蛮风凉,冬天的时候又感到蛮暖和。我们冬天冷得不得了,夏天热得不可耐,是因为没有具足触的布施,不要怪人家,是自己不够。
智敏上师
【修】所谓“修”,就是使这个心听自己的话,自己叫它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要住在哪个善所缘里边,它就有这个堪能,住在那里。这就叫“修”。
智敏上师
《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善男子,若有菩萨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皆安置于十善道中,若有任何菩萨独自居于静处,甚至仅于弹指间诚信诸法一理,乃至为缮写或思考或传授或读诵而安住,则此者福德胜过前者数多倍。”
智敏上师
【学法有困难,怎么办?】学法学不进去,要追原因,为什么学不进?主要是你不熟悉、不习惯。如何习惯?多念多读,你把它读下来、背下来,然后你自然会懂起来。
智敏上师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这是儒家的孝,作为一个佛弟子来讲这是不够的,还要对父母的后世作利益。究竟的,要希望父母成佛,这就要靠佛教的方法。一开始,如果父母没有生起信心的,要让他们生起信心,让他们对三宝的功德有所了解,能够一步一步地,皈依、受戒、修定、开智慧,慢慢地就能够增上。
智敏上师
【定业】经常做的事情,决定感果,习惯性。习惯于偷的,有的小孩了,家里并不穷,但是他小时候偷惯了,他就是看到有机会可乘就要偷,家里并不需要他偷东西,家里生活都很好,但是偷的习惯成功了,那么这就是习惯势力了。那这样子,习惯性做的事情,决定要受报。
智敏上师
我们是修行的人,求解脱的。名闻利养是把我们捆起来的,这是根绳子,根本不需要的。有人把我这个绳子解掉了,还要恨他干啥嘛?应当欢喜,要感谢他。他来破坏我的名闻利养,就是把我的名闻利养的、名利恭敬的绳子给解了,把恶趣给我遮了,好感激他,为什么反而恨他呢?
智敏上师
【赤金】心里边没有欲,无挂无碍,好的也好,坏的也好,都不能把你拘住。好的不能把你拘住,坏的也不能把你阻碍掉。这样的人,是南赡部洲的真金,十足的赤金,一分假的都没有。这样子修行的人,没有人敢讥毁他的。
智敏上师
【学法者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字?】“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执着文字,固然三世佛冤。但如果抛弃了文字,你怎么学?“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这两句话是辩证的,固然不能死在文字下,也不能脱离文字,离开经一个字就是魔说,那好厉害,离开了文字你如何去修行?能否领会佛的教义?
智敏上师
很多人对佛教有误解,认为佛教只是对死人起作用的,而实际上佛转fa轮,都是针对活人的各种烦恼之病而说法的。如《药师经》云:"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以使人民安康,也是佛菩萨的心愿。
智敏上师
【味施】供养布施的东西味道好,就感到大家欢喜的果报。因为好的饮食,大家都欢喜吃的;那么你供养好的饮食,也感到大家欢喜的果报。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