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在成佛修行的道路上,众生和佛陀是一样重要的。没有佛陀,就不知道菩提大道怎么走;没有众生,就没有办法成就圆满的大悲心。所以「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才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梦参老和尚法语
「楞严经」讲,要是你的心被外面境界转了,那就是众生。我的心能转外边一切境界,「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就是佛。也就是我开始跟大家讲的,觉了,觉了就是佛,明白就是佛。假使你的心被境转了,住在境上,那就是众生。境就是什么呢?财色名食睡,一切世间相;用你所读的经来转世间相,佛法就在世间。
济群法师
所有引发情绪的问题,都是让我们反省并改过的机会,如果回避而不去面对,就像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脸上的污垢时,不去擦干净,反而转过身去,永远不照镜子。
济群法师
人类拥有一颗无常的心,生活在无常的世界,却企图期盼永恒,真是辛苦!
济群法师
权力虽然很累人,却能极大满足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所以,才有很多人不遗余力的追逐,而尝到“甜头”的人则很难放下。
济群法师
想到我要避苦,他人也要避苦;我要追求快乐,他人也要追求快乐,我和他人避苦求乐之心是相同的、平等的。因此,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多想想他人的需要,这样就能生起同理心、同情心。
济群法师
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没有智慧,知识、财富、能力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济群法师
胜负、成坏之心太强,很难有平常心,很难从平常事中得到快乐、幸福。
济群法师
有些人学了点佛法,却喜欢拿最高标准衡量别人,自己浑身毛病却看不见,这种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你必须得有智慧的观察;皈依三宝,要有智慧的心才能皈依。所以我们大家能遇到三宝,能发起求皈依三宝的心,能遇到三宝,能受皈依,这都是多生的善根,都不是现前发愿能得到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看大家都会背「心经」,一天多背上几次,或者念佛号,念观自在或观世音。念的时候,你要想,想什么?我虽然不能够亲自去帮助别人,我念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去救别人;我求观世音菩萨救别人,我的心就是观世音。当你念观世音菩萨,把自身化成观世音菩萨;念地藏菩萨,把自身化成地藏菩萨。
梦参老和尚法语
有些干部他问我,我说你们讲的和谐,跟我讲的和谐不一样。「老和尚,您怎么讲?」我说:先从人心转变,让人行善,认识世间无常的不要贪恋。世间是苦的,想在这个世间找快乐,快乐后头跟着就是苦果。乐是苦因。要想转变世间,让它没有苦难,人人心里想善就没苦难了,那岂止和谐!这就是佛法的作用。
梦参老和尚法语
嫉妒,看别人有好事,他不赞叹随喜,“这应该给我,怎么给他了”,就嫉妒,不能随喜。在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看到一点小事,一点点好事,你随喜,随喜你就有一份,见者有份。你也随喜,他的功德就分给你一份。如果人家有好事,你不但不生欢喜,你还嫉妒;这一嫉妒,就下地狱。
济群法师
心,是一块田地,每天想什么、做什么,就是在内心里播种,将来都会长出相应的生命果实。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诸位道友,你相信你是佛吗?有人说:“我相信。”,那么,你做的是什么事?你看佛做的是什么事?你对照一下,你自己相信是佛,佛做佛事,那你就督促自己,一定要作佛,做不到的话,慢慢做,一年做不到,十年、一百年、一万年、千千万万年,看看地藏菩萨当了大菩萨多少年?没办法算,不可知数。
济群法师
年轻时缺少精神追求、精神生活,老来难免孤独、难过。
济群法师
眼见未必为实,穿着僧装并非都是出家僧人,这个时候伪劣假冒产品特多,自然也有假和尚。他们打扮成僧人化缘,或占据寺院,谋取利益,却跟信仰毫无关系。这是社会的悲哀啊!
济群法师
对他人的善行和成就由衷欢喜、赞叹,并支持、参与,可以弱化我执,对治嫉妒,同时还能产生相应的功德,这叫随喜功德。学会随喜,也会让社会减少对立,更加和谐。
济群法师
心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就可以接纳、面对多少人;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里,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会成了孤家寡人。
济群法师
道德可以造假,智慧无法造假。不要迷信道德,要欣赏智慧。然而,真正有德行的人却是值得尊重的。
济群法师
偏听偏信,片面认识,很容易对人产生误导,如果加以传播就会成为是非。所以,不要传播不确定的消息,不要批评或遣责没有把握的事,或者讲一些容易引起是非纠纷的话。
济群法师
迷了,就会产生疑问,是为疑惑;迷了,就会进入困境,是为困惑;迷了,就会被外境引诱,是为诱惑;迷了,就会被假象蒙蔽,是为蛊惑。迷了,就有惑;有惑,就有祸。
济群法师
佛法非宗教,也非某个团体所独有。佛法,是一种普适性的智慧,是一种究竟解决人生迷惑烦恼的方法,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像空气一样存在,像水一样重要,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身上。佛经帮助我们认识,善知识引导我们开显,任何人都可以实践佛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佛法的主人。
梦参老和尚法语
每个经都要你一心,当你念的时候也好拜忏也好,你的心想到哪里去了,这你自己知道。我肯定你不是一心,因为什么呢?一种是过去业障,你早晚念经,想到经上说的什么话吗?自己考考自己,经上教我怎么做,我做了没有?以后你改个念头,当你念一句话念得丝丝入扣,心跟经上相合自然就转变了。
济群法师
宇宙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有价值。如果生命只是偶然现象,如果人死如灯灭,那么我看不到生命存在的究竟意义,也看不到宇宙存在的理由,因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因为生命是无尽的延续,因为生命蕴涵着无限的价值,所以,宇宙的存在也蕴涵着无限的价值。
梦参老和尚法语
古来人得一本经书,真是当宝。现在人得一本经书,印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古人得一本书,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诵啊。之后,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证道,很快就行了。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
济群法师
佛陀是大医王,佛法是药,善知识是医生,治疗贪嗔痴的疾病。人类唯有解除生命内在的贪嗔痴,才能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者。
禅语智慧
不要抱怨上天对你的不公,不要忧怨自己人生之路的坎坷,更不要在面对困境时自暴自弃。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它的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黄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它的壮观;冰山如果失去冰块的冷酷,就会失去它的雄伟;生活如果失去了坎坷的牵绊,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养心妙语
想要的,要努力争取;得不到的,要舍得认命。天地万物,世人共享。想要享受美好,先要愿意放手一搏。有梦,有追逐,人生常怀希望。但是,没有谁能一手遮天,可以属于自己的,不要轻易放手;不该属于自己的,要舍得放开。死拽着别人的,不去追求自己的,是一种悲哀。追求是一种信仰,放下是一种境界。
佛教微博
【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不求回报。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钵”里研,细磨慢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早晚分服,和气汤送下。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平静心态,荣辱不惊。
微博精选
要跟习气打仗,不要帮脾气撑腰。
佛教生命电视
杀生的现世果报就是短命、体弱多病、使众生不愿接近。这三点正是那些想要创业、想要一展抱负、想要名利富贵的人注定失败的原因! 我们与一切有情众生相互依存,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你是在伤害你自己。所以我们必须修持不害与慈悲。
佛教微博经典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胸有方寸,身无媚骨。不因说话而杀身,勿为积财而丧命。心正则神明鉴,耐苦则安乐多。人世沧桑,在天,但更在人。——郭德纲
养心妙语
心怀感恩,幸福才会常在。快乐属于知足者,幸福属于感恩者。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祸也可能变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幸福的秘诀,就是不抱怨过去,不迷茫未来,只感恩现在。
佛教生命电视
【菩提法语】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断除对财物的执着。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身体。不是让佛帮忙铲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对鬼魔不要起嗔心,要以大悲心对待他们。
于丹哲学语录
【开心法则】1、心里充满阳光;2、时常保持感恩心态;3、能者多劳,不要抱怨;4、不要吝啬微笑,适时赞美他人;5、人敬一尺,我敬一丈;6、做人做事无愧于心;7、不攀比;8、经常运动;9、知足常乐;10、不开心时,释放出来。
顿珠法师
常常,当一件事情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处理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承受它、解决它、放下它。我们知道,当身体背负重担的时候是很累的,也很难走远;而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当内心承载太多东西的时候,也会很累,并且再难前行。只有放下心里的负担,自心轻松,我们才能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
恒愚法师
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解脱束缚的手脚,有没有胆量勇敢地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开始的时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进行的时候瞻前顾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