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
【什么叫不放逸呢?】善的法好好修。如果这个人,坏事尽干,晚上不睡觉,搓麻将,能不能就叫不放逸啊?——大放逸!你搞那些把善法都丢一边去了,这个叫放逸了;要修善法,才叫不放逸。
智敏上师
在讲唯识的时候,行持也包在里面,但是我们看智慧的大小,能用多少。那么在讲这个修法里边,并没有离开法相,离开法相你就盲修瞎练,盲修瞎练就要着魔,不但得不到成佛,还要着魔堕落。
智敏上师
佛的每一个相好都是长期积累的一种结果,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也不是一辈子,而是多生多世多劫长久地修习福慧二种资粮,由修集福德资粮感得色身的圆满。不像我们,有时候发起一个心,生起一个念头,“明天我要去扫地!”然后扫了三天,再也不做了 ...这就是没有恒心。
智敏上师
【跑人?】有烦恼,你哪里会得找到安乐地方嘛?使你不安稳的就是烦恼,要对治烦恼,烦恼息下去了,自然定下来了。你烦恼不息下去,被烦恼牵起走,牵上东、牵到西,到处跑,跑了半天,还是心安不下来的。这个道理,禅宗也好、净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都是一样的。
智敏上师
【念恩】《华严经》里善财菩萨有很多念善知识恩的内容,这个要摆在自己身上,好好地回忆,现在的善知识对自己,过去做了多少,现在正在做什么,过去对我做了多少恩,现在对我有多少恩,不断地去思惟。
智敏上师
【敬法】从因果上看,不敬法、法师,是要损坏我们的智慧的。像我们现在已经笨得够笨了,如果再去作愚痴的因,将来更笨,什么堪能都没有了,这太危险了。现在我们学法感到困难,修行更上不了路,老是在烦恼里打转转,那就是智慧不够。如果再去做那些不敬法的事情,那么将来的智慧更差。所以要提高警惕。
智敏上师
瞋恨心一起来,再漂亮的人,也不好看了:平时很端正的人,发脾气时就看得很粗鲁。虽然有很多装饰品,但是瞋恨心一起,全部失去效果了,不好看。虽然拥有世界上最舒适的床,但当你起了瞋恨心,照样睡不着;瞋恨的心就像箭刺在心上,心里苦闷得很,再舒适的床在那里,也睡不着。
智敏上师
我们如果要学空观,空性的、般若的道理,如果没有法相的基础,那是学得个“豁达空”,或者是模棱两可的空,就是不踏实的空。因为空的概念,不能直接从空下手,“一切法空,我知道了!一切法就是空的”。那太简单了,这个小孩子也懂。真正的空,要把它了解的话,不是那么简单。
智敏上师
【信如水清珠】我们心里边假使对三宝没有相信,里边翻腾得很,各式各样的名堂都会有,妄想杂念,东想西求的,什么都有。你信心有了之后,把这些杂质都沉下去了,干干净净。
智敏上师
【最殊胜的布施】“为庄严心”,这是最殊胜的布施,为要庄严自己的心,不为求什么东西。怎么“庄严心”呢?1、为了把自己悭贪心除掉而去布施。2、为了得定而行布施。心里有个东西挂到,你得不了定的。3、要得涅槃乐而布施。--这样布施是最庄严的,最胜的布施。
智敏上师
【覆】有些人,说话里边尽是吹他的功德,他怎么怎么好,怎么聪明能干,做事情怎么怎么英明,做了什么什么好事;自己到底有什么缺点,自己作的坏事、丑事,从来不说。为什么?说了之后对自己有害嘛,怕被别人看不起、怕被贬低,怕失去名闻利养,于是就把自己的过失藏起来,这样子的烦恼心,叫覆。
智敏上师
【不为二行施】不为自己,也不为他,为了庄严自己的心,把心搞得庄严起来。虽然对人家也没有什么好处,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却是为了“庄严心”,这样的布施,是最殊胜的布施。
智敏上师
【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修定的目的,希望得到一些通,以神通来引他生信。这样发心是不正的。修的目的是为了涅槃,令一切众生都住涅槃,是这个目的。
智敏上师
【戒如向导】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了,要去做生意或者采宝,要经过很险的路,这要有经验的商主,经常跑路的那些大商主,他带路,才没有危险。所以说,商人,一定要商主带路的。一切善法,如果没有戒,不由戒来带路,那就要失轨道了,要着魔的,所以说戒是最重要的。
智敏上师
【苦受完了就能解脱了吗?】外道以为受的苦是业感的,只要把苦受完了,把业感的果受完了,就可以解脱了。哪一天受完呢?永远受不完的,无始以来造的业不知多少,你现在这一辈子,又在造业,不管善业、恶业都有在造,你哪一天把业受得完呢,所以说这样子求解脱是根本不可能的。
智敏上师
【善根】假使下了雨之后,这个地上有芽生出来,那你决定知道,这个地里边是有种子的。如果没有种子,下一场雨的话,不会有芽出来的。那么他听了《般若经》,涅槃功德、生死的过患,他有身毛竖立、涕泪悲泣的,那就是有芽生了,这样子的人就是有种子,这就是善根的表现了。
智敏上师
【佛像】制作佛像的匠人的技术有巧、有拙,有高、有低;佛像有木雕的、有铜敲的、有泥塑的……,而有智慧的人都会恭恭恭敬地,把这些佛像供养起来。
智敏上师
【瞎子摸象】我们学习佛法,有的一些认识,是摸到了象,可是我们毕竟是瞎子摸到一部份,千万要想办法多体会、多听闻、了解全貌,不要执着自己,这个非常重要的。
智敏上师
【精进】有了精进,三有的财,这些世间法都能得到;有了精进,就能成就下士道;有了精进,就能成就中士道,出生死;有了精进,就能成就上士道,乃至成佛。世出世间一切成就,都靠精进而来的。
智敏上师
【戒如堤塘】受戒的时候,自己发了愿,规定自己,一定不要做坏事。后来经常会忆念这个誓愿。虽然面对那些五欲之境,因为惭愧心,忆念到自己受戒时的发愿,可以自己制持,不犯戒。
智敏上师
【戒律需要改革吗?】戒,有开遮持犯,因时、因地、因机。开遮持犯就是灵活应用,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很灵活地去应付那个环境,不需要改革。佛的智慧早就给我们预备好了那些开遮持犯的事情,不要我们操心了。
智敏上师
【父母恩田,身生本故】纵然有的父母对自己孩子是不太爱护的,甚至于打骂很厉害的、虐待的。但父母是我们身体生出来的根本,我们的身体虽然是以中有投生,但是这个物质的身体是父精母血所成的,这是恩田。从这个观点看,父母的恩决定要报。你把他舍弃了,甚至于杀掉了,就成了无间的罪,极大的罪。
智敏上师
世间人为了得到财物,或者说邪命之语,虚枉不实地赞叹自己,或者自己亲自去积集财物。而持戒者不需要赞叹自己,也不需要说邪命的话,不要自己努力去积集资财,要什么自然就来,任运而得。
智敏上师
【反省】我们学法干什么?治烦恼病啊。有的人法学了很多,烦恼还是很重。要反省一下了,我学了那么多法,用了没有?没有用的话,可惜了,把药囊子背在身上,病是好不了的。
智敏上师
【怎样才能开悟呢?】我们说开悟,并不是说不思善不思恶,“啪”开了。这是过去闻、思都很多,资粮积集够了,到时候无分别智就生起来了。开悟不是凭空来的。
智敏上师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的善的事情不要看不起,太小了不做,要做大一点的;这个小恶,做一点没关系。——小的事情会成很大的后果的!
智敏上师
【戒是一切善法之梯】一切善法的梯。我们上楼要靠梯。同样的,有了戒的梯,一切善法都能得到。那么善法很多了,一层层上去,如果没有戒这个梯,你得不到。所以说戒是一定要的。
智敏上师
【听闻正法之后是不是就算数了?】听的时候听进去了--皮面的、浮在面上的,就是我们海公上师说的“水瓢上记帐”。这个打水的瓢瓢,以前是木头做的了,你把它帐记在上边,水瓢一打水,把它的字都洗掉了、没有了。那么你这个,经过事情一冲,你听的经都没有了、不起作用了,这就是忘掉了。
智敏上师
【无敌】海公上师经常说的,大威德能降伏一切,不为一切所降伏的,靠的是什么?是不是兵刀器杖呢?靠的是慈悲心,慈悲心是无敌的,兵刀器杖你打他,这次败了,他去邀一些其他大力的鬼神魔啊,要再来跟你较量的。你慈悲心把他降伏了,他心服了,再也不跟你作对了。真正的降伏是这样的。
智敏上师
【昏沉】修善法没有堪任性,没有能力修善法,身心对修善法的力量没有,这是昏沉,心不猛利,不明确。这样子想开智慧,想入定,是没有缘的。心要很厉害。如龙泉宝剑断物一样,这样子猛利的心才能断烦恼,才能起空性的观。
智敏上师
【谄】有一次,大梵天王和很多天子在一起。马胜比丘问他:“地水火风四大种,什么时候会消灭完?”大梵天不懂,又怕丢脸就说:“我是大梵天王,我能造世界,你们一切生生都是我造出来的。”事后又单独拉着马胜比丘的手道歉,“这些我不知道啊,您去问世尊好了。”这是谄。
智敏上师
【次第】佛教里边,次第是摆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偏偏就是不量力,要跳:戒也没有,定也没有,就要学慧去了;戒也没修,要得定了……这个都是徒劳,甚至有危险性。
智敏上师
【定业】每天礼佛,每天诵经,如果你天天如此的话,决定感报。如果你把这个当负担,尽想逃避,礼佛偷懒,马马虎虎,那么你这个决定性的报就得不到了。
智敏上师
【拨云见月】无始以来,我们造了很多的罪,用四力来忏悔,就像把云拨开,把月亮现出来一样。四力忏悔可以清净罪障。
智敏上师
【自力与利他】真正自己得到自利之后,再去为人说,这是饶益、利他了。所以利他不能离开自利,没有自利的话,你去利他是害他了。像这些世俗上的人,财色名食睡,他自己欢喜,也叫人家去享受,不是害他是干什么呢?
智敏上师
【转依】我们在学法的时候,成见要扫除,这个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困难。人总是带自己的主观色彩来看问题,好像自己的观点都是和佛经上一样的。如果你的意见跟经上一样的,那你已经成佛了。--不一样的。把自己的改掉,把佛经上的接受下来,这才是修行。这个叫转依。
智敏上师
【烦恼如裹米的糠】米外面那个糠打掉了,米掉在地里,不长芽的。如果米的糠没有打掉,春天放在地里,就会长出芽来。烦恼如糠,业如米。糠包的米,掉在地下能生芽;烦恼润了业,能感余生,能够再投生,能够感下一辈子的果报。
智敏上师
佛任何装饰品都不要,虽然没有装饰品,但是他的脸相极光满,光彩、神彩都是非常圆满的。即使八月半的月亮,没有云盖住的,这个圆满的月亮,也比不上佛的脸。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