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法语
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印光法师文钞》
东林法语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学会一门技艺,作为谋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说:“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佛陀还主张一个人应当以正当的职业、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回向的意义与力量】这个世界到处都有苦难,所以我们要天天慈悲,就可减低世界的苦难。能量不灭定律,我们所积的善的力量,就可回向给病苦的、负面的。累积的光明的力量,点个灯,下至无间地狱,愿他们都看到极乐世界,见到十方诸佛菩萨之净土,所以这是真理。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哪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印光法师文钞》
东林法语
大安法师:念佛一点都不伤气。不仅不伤气,而且会补气,补元气、补能量。因为这个名号就是大能量场,具有无量的光明!念得越多,你的能量就越大,脸上都能放光,神采奕奕。我们这里十天百万佛号,念下来,你看看念出来的人,个个红光满面。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心清净则众生清净;众生清净则世界清净。当我们内心没有烦恼、自我与对立,只怀有慈悲、奉献与智慧时,就是净化了一切负面的情绪,极乐净土也就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一分清净,即是一分净土;十分清净,即是十分净土。
大愿法师
真正的精进是在心地上用功夫。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但求不饥不寒,何思财发巨万。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祖德若亏,便当愧死。祖业纵亏,有何所伤。
大安法师
龙树菩萨直接告诉我们:没有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想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普度众生是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你做不到,没有这个福德智慧。自己的疾病都治疗不了,何能去治疗他人的疾病?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 印光大师
大愿法师
这个“忍”,很多人他会误解这个忍,佛教说忍辱波罗蜜,又说百忍成金,很多人认为说这个忍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不对,这个不是忍,这是愚痴。忍是什么?忍是因为念头的转变而不生气,这才是忍,和敬清寂,你念头转过来,当然任何时候都能够行于世间无有障碍,不生气。
大安法师
有的人心量狭隘,自己没有能力做善行,但是见到他人去做善事,他就生嫉妒之心。不仅不赞叹随喜,而且生嫉妒,这就成了奸恶小人的心行,心量不大。这种人的行为障碍、阻挠他人的善行,一定会导致折福折寿,最终没有好结果。
大愿法师
紧张的心就好像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其实你可以释放它。
大安法师
五伦关系有三伦关系都在家庭:父子、兄弟、夫妇。进而拓展到社会:朋友、君臣。五伦关系都各尽道德义务,这个家庭和社会才能和睦,才能导致国泰民安,如果五伦关系都没有了,就是伦常紊乱,甚至伦常都没有了,那这个人之邦国就成为动物园了。
东林法语
六斋日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是为六斋日。 这是四天王和四天王的太子在这六天要巡视南阎浮提,观察世间人的善恶情况,要上报给帝释天。帝释天根据世人善恶的情况,会对他的命运做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所以这六斋日要尽量的多行善,多修行,对我们的福德智慧有好处。—大安法师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不论作什么工作,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地注意在这件事情上,这就叫念住,这个“住”的念头是从佛那里学来的。把佛所教导的道理运用在一切时一切处,你既不厌烦生活,也不贪恋生活。
大安法师
善人来念佛能够相应,他只要一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呢?是由于这个善人的心跟佛心相应。佛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一个善人是仁爱之心、仁慈心,和仁慈心相应,就能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前来接引。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五戒、十善才是开启我们幸福生命的钥匙。奉持五戒、十善,将会使生命朝向清净、善良与光明,远离苦难与危险,使我们获得安定、快乐的生活。五戒、十善更是一本得生人天的护照,是成就人天福报的基本善因。
大安法师
对念佛行人来说,对这个生命的死和存,本身就是置之度外的。死亡就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一个辉煌的起点,三界如牢狱,提前从牢里面出来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如果你对死亡很恐惧、很害怕,说明是你的身见、我执还很重的一个表现。
东林法语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 --《印光法师文钞》
大愿法师
观察自己的心在什么状态下,保持正知正念,这个是真正下手的地方。这个样子我们渐次地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上就讲到了:佛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非常重要。
东林法语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及以净土法门,劝导自己眷属,及一切有缘者,同作莲池会里人,则功德大矣。
大愿法师
任何情感障碍都是由错误的思想引起,只要思想拨正,情感也就正常了。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近世少年,多由情欲过重,或纵心冶游,或昵情妻妾,或意淫而暗伤精神,或手淫而泄弃至宝。由是体弱心怯,未老先衰。学问事业,皆无成就。甚至所生子女,皆属孱弱,或难成立。而自己寿命,亦不能如命长存,可不哀哉。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而阻碍往生。若过量大人、出格高士,乃不必惧其被此阻碍耳。
东林法语
大安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有的人抱怨自己缺乏行善的对象,看看你的周围,你并不缺乏行善的对象,每一天都有很多动物被宰杀,每一天都有很多人生活在饥饿中。当你救下一条鱼的時候,就少一份痛苦。尽你的所能,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是你目前该做的事。
大愿法师
幸福是什么? 有方向,在路上。
大愿法师
有一位禅师说四种不可尽: 第一就是势力不可用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第二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分必断。第三规矩不可行尽,规矩若行尽慧予人麻烦,要有规矩,但是也不能够太执著。第四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若说尽则流于平淡.
梦参老和尚法语
如何礼拜?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没有恭敬心,怀着我慢心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礼。还有一种,求名礼,是说我礼佛,将来得个好名声,这是假修行,为求名的,求得人家赞扬,以上两种都是不合于正法的发心。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每日除了己职分外,专心念佛名号。朝暮佛前,竭诚尽敬,恳到忏悔无始宿业,如是久之,当有不思议利益,得于不知不觉中。
东林法语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印光法师文钞》
大愿法师
人与人之间本无障碍,亦无任何等级差别,只有自然法则之生灭,因为认证不足故,而起障碍、烦恼。
星云大师
参禅参得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跟人结缘,不肯替人服务,没有与人结下善缘,日后就得不到帮助。有些人不是聪明才智高,也不能干,然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总是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缘分。
曹溪南华禅寺
《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注:人活着,身受爱恨情仇之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至死方休,没有可替代之法,若想不受此苦,非得道而不能解此苦也!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