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精选
学佛就是要改变心态。今天有人对不起我们,不要再恨他,反而要以宽恕,原谅与慈悲心,来对待所谓不平衡的事情。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因为一切众生都与自己相同,我们都是还未成就的佛陀,也能是将成就的佛陀,一切都取决於我们的心态。--海涛法师《弃轮回求菩提》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施食者有二十种利益:五者其人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护如眼精”施食人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保护他就象保护自己眼睛一样,施食人能给饿鬼众生很大利益,对施食人护如眼精当然鬼神害不了。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念七遍开咽喉真言要观想我们手中有一颗水晶摩尼宝珠,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手上的水晶球一样放水晶光,照耀接触到一切鬼道,鬼道身上的猛火大火,喉咙火都消失掉。水晶光明入了一切鬼的嘴里面,每一个鬼的喉咙都打开了,猛火熄灭,痛苦停止离开苦恼。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施食有十种利益:1、作大布施,行檀波罗蜜 2、超荐有缘,普利幽冥 3、广结善缘 4、得诸佛菩萨及所超荐鬼神之护佑 5、消世间灾厉之气。 6、消自业障 7、增满福德 8、消灾延寿 9、居处安乐 10、道业增进。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有些人身体不舒服,有不好的感觉就去找仙家算命先生看。他们会讲你身上有什么鬼,家里有不清净东西...这样说的大多是骗子。你们觉得很神奇很害怕。对有正知正见的人来说根本不必害怕,因空游饿鬼到处都有,家里,寺院、道场也有。过去世中我们也做过鬼,临终时,若是贪恋财富贪恋家人也会变成空游饿鬼。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经云:若能振发丈夫之人日日修行。一日施食。一天下饿鬼皆得食吃。多日施食。十方六趣一切饿鬼尽得饱满如是菩萨所得福聚不可思议。难可测量。不觉不知。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微博精选
1,《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2,《增一阿含经》卷一云: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里佛作了保证:“若诸天、人如法受持。若为诸鬼神及饥渴所逼非分横死者。则不得名为胜大悲曰陀罗尼也。”你按照佛说的这个方法来施,若被鬼神害以及饥饿渴死,那么这个咒就不叫胜大悲陀罗尼了。也就是说不会被鬼神所害."所以大家放心大胆的施吧.
微博精选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4快乐安稳;5成就辩才。《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慈悲菩提施食家园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说施食者有二十种利益:“五者其人诸佛菩萨天仙龙神护如眼精。”因为施食的人能给饿鬼众生很大的利益,所以对施食的人护如眼精。当然鬼神害不了啦。又说“尔时十方一切六趣饿鬼鬼神悉赴集。瞻仰行者。如见父母”
释仁炟
慈悲智慧是佛教的两大特色,是佛教的本质。慈悲是方便,是相;智慧是体,是根本。修行修得越来越慈悲、越智慧。应该越修行烦恼越少,内心越慈悲、愉悦,说明路走对了。如果越修行烦恼越多,说明这个路子走得不对,自己要检查自己,要改正,要忏悔业障,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讲生死,可是还是存在着那一颗不生不灭的心性。到了涅槃的时候,也是存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心性,并没有什么增跟减。所以生死涅槃等同空花,《楞伽经》里面讲:“无有佛涅槃,亦无有涅槃佛。”就是这个意思。──慧律法师楞严经14套开示
释仁炟
博山正觉寺有八大根本戒规——四讲四不。四讲:讲团结,讲修行,讲奉献,讲和谐。四不: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打妄语。希望义工菩萨们,都能按照八大根本戒规去做,清净自己的身口意。
释仁炟
诸佛菩萨都有很大愿力,不知疲厌地度化我们。因此我们不要辜负诸佛菩萨的期望和愿望,不要做地狱种子。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积德行善,还要努力地修持自己;依靠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持和佑护,现世吉祥如意,最终了脱生死,成就菩提。
释仁炟
在修福修慧、济世利人的具体实践中不要埋怨。要抱着感恩的心情、感恩的态度,感谢佛菩萨、感恩众生给我们这个机会:锻炼的机会,进步的机会,增长福报智慧的机会。不仅自己把好事做好,而且带领大家一起把好事做好。
释仁炟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因为大家无始劫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造作,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灵,这些生灵就成为你的冤亲债主。你想得福,无论你是想求世间福还是想求解脱福,他们会障碍你,他们要讨债。怎么办?要忏悔业障,超度冤亲债主,化解矛盾。
释仁炟
经常有见到,所谓大义工菩萨,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大菩萨,贡高我慢一起,非入魔不可,非有障碍不可。会起烦恼,很快就退转了,所以大家要按虚云老和尚讲的,发四个心:第一大慈悲心,第二无上菩提心,第三是长远心,第四是坚固心。每一个佛门弟子都要发四种心,心发起来了,才是合格的佛门弟子。
释仁炟
定力增强之后,智慧也会随之增长。在处理问题上,因为沉得住气,才能够比较慎重地考虑,这样不至于犯严重错误。
释仁炟
要想祈福,还要忏悔业障。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因为大家无始劫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造作,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灵,这些生灵就成为你的冤亲债主。你想得福,无论你是想求世间福还是想求解脱福,他们会障碍你,他们要讨债。怎么办?要忏悔业障,超度冤亲债主,化解矛盾。
释仁炟
佛家注重心性的修养,是修心的。要求佛门弟子要积德行善,要注重修行。所谓修行就是修改、改正自己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言论、行为。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作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佛门讲修行,讲积德行善,积累福报,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延参法师
内心的平和是对命运最起码的尊重,不是发现了新天地,而是活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要么在忧伤中沉没,要么就在乐观中苏醒,给自己一点自信和力量,好歹撑住,往下活。
释仁炟
《金刚经》讲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要想得大智慧,就要诵《金刚经》。久而久之,遇到事的时候你就会冷静处理,可以说运筹帷幄,无论何事,都有办法解决,佛教的大智慧从哪里得?从《金刚经》里边,从佛经里得智慧。
释仁炟
我们脚踏实地地老实修行,这样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有些事情不要太执著。破了我相,再破了法相,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最后连空相也去掉,空执也去了,人我四相、空相,全都破了,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多诵经有非常非常大的益处,能让我们开智慧,能够看透世界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去除烦恼。
释仁炟
通过声音来修行是非常好的法门,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在《楞严经》里文殊菩萨说: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持方法最究竟最圆满。耳根圆通,就是我们诵经念佛的时候自己听自己的声音,由口念耳闻,心念耳闻到心念心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微博精选
700年前一天,王子出去打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正舔着嘴边的鲜血,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 很多错误,都是在冲动时做出的。
释仁炟
做事情发心要正。如果发心不正,什么事情也做不长久,做不好。发心至关重要。发什么心呢?发慈悲心,发菩提心,发长远心,发坚固心。我们做事,是为佛菩萨做事,是为三宝做事,同时也为自己修福修慧,自己也乐在其中。
释仁炟
以清净心念佛,念念相应,心心相续。忽然澄明空寂,能念的人和所念的佛悉皆空寂。以无所念之心来念佛,就是实相念佛。此心当下与佛同,心即是佛,无所念心即是念佛。
释仁炟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生活出现种种的不顺、不如意?为什么人会出现种种灾厄?佛教讲因缘果报,一切顺逆境界都来源于人们无始劫以来的种种造作。释迦牟尼佛在十二因缘里讲,无明烦恼以及爱和取是人们六道轮回的根本。有爱、有取,就会造作种种恶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造作者就要承受恶果。
释仁炟
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个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我们的思想深处,落实到我们的八识田里,成为我们的知见,化成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行。要戒骄戒躁,竭尽全力避免贡高我慢的思想、言语、行为。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悟到自觉圣智究竟的第一义谛大空,没有所谓的生死,也没有所谓的涅槃。生死空无自性,涅槃也是空无自性。在佛的究竟角度里面,生死是个名相,涅槃仍然是个名相。
释仁炟
大家做义工不是给师父做的,要明白是给自己做的,给佛菩萨给三宝做的,不要跟佛菩萨讲价钱。我做了哪些工作,我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报。这样做,你的布施是有相的,不是无相布施。《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所以大家做义工属于无畏布施,要不著相,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要明白这个道理。
释仁炟
要坚持修行,每天除了规定的功课外,要时刻有一个修行的理念,修行的念头,知道自己是修行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体现出你是修行人。不能阿弥陀佛不离口,心里怎么想的不清楚。要在心地上修行。行住坐卧,说话做事都是修行,关键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要修心,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去烦恼开智慧。
释仁炟
六祖大师曾经讲过:“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要发自于内心,从自己内心深处忏悔。而不要是做表面文章,走走形式而已,走形式的忏悔是没有用的。
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要行方便,必须要有般若智慧做垫底,没有般若智慧做垫底,那就是随便。──慧律法师楞严经14套开示
润心坊
在你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人,有意的,无意的,善意的,恶意的,跑到你身边来,告诉你:你不行的,你差远了,别人比你强多了,你不是干这个的料。他们这么说只能说明,他们真的不是干这个的料。如果你就因此而放弃,那么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你可以做的事情。---稻盛和夫
释仁炟
各地的义工都要搞好团结。大家要清楚,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互相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工作方法上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现象。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取得一致,把工作做得更好。
佛教微博经典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会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养心妙语
【识人六诀】1.爱占小便宜,终生难大贵;经常吃小亏,日久必厚报。2.言语多反复,当防欺诈;忘恩思小过,定会反戈。3.热情过度,必然另有名堂;严肃有余,切勿敞开心扉。4.开口说大义,临大难必变节;逢人称兄弟,即深交也平常。5.谦为美德,过谦则防诈;默为懿行,过默则藏奸。6.揽功而推过,不可同谋共事。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