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
所谓欲令智昏,他就是那么短视,只想抓到眼前色声香味等的声色享受,认为得到这些享受才是人生的目的,此外都是不现实的,只有这个最现实!这样丝毫不会为别人着想,因为太自私了;也根本不会为未来着想,因为只认眼前的享受最有实义,来世更虚无缥缈,想它干什么?完全想不到因果、轮回苦,唯求享乐!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物质上的丰收总是会越用越少,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会越用越多,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的财富。
梦参老和尚法语
皈依三宝了,一定要有施心,施舍的“施”,不是自私的“私”。你皈依三宝了之后,你老是用自私的心,不行;要用布施的心,能舍,乃至于你连自己的身、首,一切你所有的都能舍,这就是布施。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人生在因果规律面前看起来好像是被动的,实际上为善作恶仍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梦参老和尚法语
修行就是想,想就是思维。磕头也是修行。当你磕头的时候,消灭你的身业所做的杀、盗、淫业,当你口赞叹佛的时候,消灭你口业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当你忆想念佛、念法、念僧的时候,就是戒、定、慧,就灭你的贪、嗔、痴,叫做合业清净。你这样想,这样思维,这样修,渐渐就能入佛道。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生命实实在在能够把握和感受的只有当下这一念,错过了这一瞬间,那就叫做“时不再来”。
梦参老和尚法语
布施的含义,大家一定要好好地认识。不要认为,和尚一说布施,佛一说布施,就是钱钱钱, 一切都向钱看,那样子所得的功德很小,布施你的心,得的功德才大。
梦参老和尚法语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一切诸佛,像我们所知的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上方的不动佛、多宝如来等等,皈依的是一切佛。法是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一切诸佛都有说法,不仅是我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皈依僧,过去的、现在的一切诸僧,你都皈依,而不是哪一位。
梦参老和尚法语
"舍"字,不是简单的给人几个钱的意思,而是舍去我们的知见。当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如果真能舍掉一切,不贪心,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试着做。特别是跟人家争执的时候,能够放弃己见不生气,是很难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佛弟子拿念珠,念珠不是装饰品,是拿来不时念佛念三宝。不但如此,一拿起念珠就告诫自己所发的念要纯洁,不该想的绝对不去想;不该做的也绝对不做。这样就能使心都贯彻在善念中,善久了就能明心就能开智慧。就像有人读经,刚开始读经文一句也不懂,读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懂得其间的道理。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大安法师
布施有两种田,一个是敬田,对父母你要布施,对三宝要布施,这是敬田。再就是悲田,对那些穷苦无告的、饭都吃不饱的鳏寡孤独,你要去布施,这是成就我们的悲心的。这样去布施,一个在敬田布施、一个在悲田布施,能得很好的果报。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空”是不执著,是把一切法缘生缘灭的道理圆满无缺地理解清楚。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学禅的人,为了感恩一切众生,首先自己要过一种淡泊的生活、清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
济群法师
时间的价值,在每个当下;活在当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益西彭措
修行人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舌头不乱尝等,就是因为他知道烦恼和业是从哪里产生的,苦是从哪里滋生的,所以会护好根门,不让它滋生苦。应当常常管制五根,非常严密地看管它,不让它轻举妄动。不然假使放纵五根,很快就会灭亡!
梦参老和尚法语
施心,是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要舍。你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子女的关系,你要舍啊,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孝养、欢喜心,用欢喜心布施人家。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你不知道怎么样做才对,这么做对吗?那么做对吗?但是当你用功用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有一定程度了,你静下来,会开智慧的,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谁好谁不好,自己找烦恼。自己没烦恼,一切都好了。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我们尽量不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这样经过不断地积累,就能够改变人生的际遇。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使恶的结果推迟,使好的结果提前。
梦参老和尚法语
要有施舍心。施是施你的心,物质解决不了你心的问题。你施点财,或者供养一点东西,你得福,是不错的,这是佛说的。你要是认为因为布施就能成道,没有!成道不是钱买的,多少钱都不行。《金刚经》上讲。把这个七宝堆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你拿来布施,功德不大,不如你念一遍《金刚经》的功德。
梦参老和尚法语
到庙里烧香,只插了一支香,可以不可以呢?可以。并不是说物质少,而是你心量如何。我这一支香插下去,我观想这支香遍法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乃至阿弥陀佛世界,我这一支香全遍满了;我这一支香大,观想它无量,因为你心无量,物质就无量。可以用少物,并且没有求回报心,要无所回报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面对我们的道友,我不劝他说你学哪一法;不会因为我信哪一法,我学哪一法,叫你也跟着我学哪一法,我不会这样做的。你学的是佛,要学佛祖说的法,法有八万四千之多,比这还多,你跟哪个有缘,你先见到哪个了,跟你有缘,你就专心修哪个,一定能成就。
梦参老和尚法语
有了智慧了,决定了,有了定力了,你才能够真正皈依。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凡是在五欲境财色名食睡,来帮助你的,绝不是正道。但是你自己,没有定力,就动摇了。有定力的,谁说什么不会被他转。因为你皈依三宝,有了慧心,定力已经产生,这叫定心。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我们念佛、参禅,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门头,使眼不贪美色、耳不贪荚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意不贪染一切六尘缘影之法。
大安法师
君子之道要恭敬一切,这是礼的精神。《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人要恭敬。我们常常会傲慢,这是具生我执、我慢啊!老子天下第一,总是看别人的缺点,总是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这种傲慢是薄福之相,是小人之态。所以在自己傲慢的时候要对治这个傲慢,要谦虚,要恭敬。用恭敬之法对治傲慢。
大安法师
为什么能感通?由于阿弥陀佛全体的慈悲愿力在我们的念头里,我们的念头里面具足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我们就在阿弥陀佛的心中,阿弥陀佛也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我这一念的痛苦求救,阿弥陀佛马上就会给我们帮助,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体。你了解这个同体的话,我们一念的皈命就决定可以得救。
大安法师
我们修行佛法要得到法喜,就要对治很多烦恼习气,法喜才能出得来。如果你不对治烦恼习气,出来的都是恶业的种子,天天烦烦恼恼,天天一头雾水,天天愁眉苦脸,我们就得不到快乐。
星云大师
日前我在佛光大学莫言文学荣誉博士学位颁赠典礼上告诉年轻朋友,「苦」对一个人的成长关系重大。一般人以为遇到苦就没有办法了,其实,苦是一种教育,没有一个人不经过苦难而能成功;苦是一种力量,它会增上我们,让我们更上进。有本领的人不会给贫苦打倒,应该要从贫苦里突出,在各行各业里更有所为。
达真堪布
我们虽然有时候也给别人讲一些佛理,但是发心不清净,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加持,即使你讲得再多、再好,也不一定能利益众生。所以,大家应该先把自己修好。当你没有私心杂念、真正有利他心的时候,哪怕你跟那些众生说一句佛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加持。
达真堪布
一说来世重要,有的人就不顾今生了,有的人就想“来得及,我还年轻呢!”这两种都是堕边了。如果你想解决来世的问题,就要解决当下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都是相互的。其实,佛法讲的都是一个真理。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心;修来修去,修的都是心。你把心态修好了,一切都OK了!之前,今生难,来世也难!
星云大师
植物也是生命,吃素难道不是杀生吗? 植物的生长、繁殖、死亡是物理现象,非心理现象;佛教对生命的定义,是在于有无心识反应。你杀鸡鸭,它有心识反应,会恐惧害怕;但你吃青菜、萝卜,它只有物理反应,没有心识反应。故佛教认为吃植物无所谓不慈悲的问题,但是吃动物就不然了。
达真堪布
现在的人都爱漂亮,经常抹化妆品、做整容,但是这都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好好修炼这个心态。心变得越来越宽厚仁慈,长相也会变得越来越庄严美丽。
星云大师
人生加油站:1、每天至少阅读一份报纸,了解时事;至少阅读一本好书,要做书香人士。2、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为要正派;早晚起居要定时,每日三餐要定量。3、养成运动习惯,每天至少五千步。
达真堪布
作为大乘行者,应该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地看待每个人。尤其是在那些贫贱的人面前,我们应该发愿:愿变成他们所需要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能感化他们的内心,把他们引入佛门,让他们修持正法,最终获得永恒的解脱。在一切对境面前炼,才能炼出菩提心来!
大安法师
在你淫欲心来时,作不净观。瞋恨心上来时,作慈悲观。散乱心上来时,数息观。业障现前时,念佛观。愚痴时,因缘观。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