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
要跟小孩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因果的规律真实不虚,讲人的生命是有轮回的,轮回的对境是六道,讲这些事项。这些在传统社会当中,都是启蒙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孩子心很纯真,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分别心也不强,你跟他讲这些他马上就能相信。
益西彭措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用心非常专一,就会很有力量,持续下去就能达到坚固;如果心分散在很多方面、用心很杂,很可能一事无成
达真堪布
“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人在迷茫、无明的时候,可能念什么都不起作用,做什么暂时都无济于事,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难。但是,如果真正有修行,真正明白了或者悟进去了,真正把心态放下了,心量打开了,也是非常快的。到了相续成熟的时候,到了茅塞顿开的时候,成就就在当下!
达照法师
《念念可不慎乎?》:每年都是新的一年,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念都是新的一念,念念不停累积而成一天一月一年一生累劫!!如此,念念的累积,成就了无尽的生命景象,业力坚固,势不可挡。所以,念念决定着生命的一切,可不慎乎!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什么奖劵能中,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求的没达到,就说佛法不灵,这是根本没理解佛法的人。
星云大师
前天,我与佛光大学佛教学系的同学们谈「前途在哪里?」我说不要怕吃苦,因为苦是营养、苦是教育、苦是力量,苦才能使自己成长、茁壮。勉励他们发心立愿将来要超越星云大师,以苦来上进,以苦来利人,以苦来布道,以苦来教育,以苦来营养。
大安法师
在青少年的时候吃苦,他身心强壮,还能承受得了,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吃苦,他就吃不消了。所以就像吃甘蔗一样的,宁可先苦后甜,也不要先甜后苦。先甜后苦就很麻烦,中老年享福为好,小时候不要去享福,吃苦耐劳为好。
达真堪布
因为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你心态一转变,身体就会转变;心态一转变,家庭就会转变;心态一转变,工作会转变,一切都会转变。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事事如意,处处圆满,时时顺心,这才是大圆满。“大”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一切圆满,当下圆满,即刻圆满,所以叫“大圆满”。
大安法师
法界当中有一尊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在他作法藏菩萨的时候就见证到我们这些通身业力的凡夫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了脱生死,他才发了四十八大愿,帮我们解决这个事情。所以有这个大誓愿存在,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的大依托,大靠山,有这个大誓愿我们才得救了!
大安法师
回向不回向大有差别,如果你做善行不回向的话,它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有因果法则的报应,就会自然感得人天福报。但经过在菩提心里面的一个回向,就会把这种人天福报,有漏的东西,转为无漏的功德。
济群法师
信仰,需要内化。应该从求求拜拜,保佑平安,到解决生命永恒的困惑,追求智慧,解决烦恼,正确认识世界、人生。寺院也应该回到教育、弘法、禅修的功能,传播觉醒的文化,净化人类心灵;如果只是提供烧香、拜拜,那和普通神庙又有什么差别呢?
大安法师
一个不发菩提心,不求生净土的修行人,他的结局跟一阐提、恶人相比,只是有一步之遥的差距。恶人当生下地狱,一个不求生净土的修行人是第三世下地狱。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何为神通?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神是你自然的心,神名天心;通为无碍。我们佛教讲心的时候,是指自然的意思,是自然的心,原来本具的这个心。天心自然,通灵慧性,当你明了本心时,万法通达无碍,这就是神通。
弘化社
「凡事有血有气之类,都具有灵性知觉;既有灵性知觉,那么与我们没有什么两样。怎么可以天天杀害动物的生命,使它们与我接下冤仇,永无止境地恨我呢?想到这种道理,每当面对着满桌的血肉之食时,自然会发出悲伤怜悯之心,不忍心再咽食下去!」辑录《了凡四训本义直解》
达真堪布
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转念,一转念都是修行,不转念都是造业。不转念,你经常在佛堂里诵经念佛也不是修行。一转念,生活、工作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修行。你单独抽出一两个小时来修行,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平时把点点滴滴的时间和机会都利用起来,逆境来了就消业,顺境来了就积福,这样成就就快了。
大安法师
愚痴的人念佛,不具足深信切愿,不发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而只是求来世的人天福报,这个与把举世无价的摩尼宝珠,换一根糖吃,那没有两样。
梦参老和尚法语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弘化社
「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倘彼懒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满意之八字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大义,与彼说之,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八字之小疵乎!」辑录《印光法师文钞》·复鲍衡士书
微博精选
【禅修问答】弟子问达摩:“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达摩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 “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达真堪布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仅仅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脸色而产生的。一句话、一个脸色,能伤害到你什么啊?对你有什么影响啊?虽然没有什么,但是都不愿意接受。这都是因为我执太重,太在乎自己了。
大安法师
净业行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关注自己心底的念头。对自己真诚,就能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以此降伏我执、我慢,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祈盼救拔。以深信愿,执持名号。果能如此,必能感通弥陀大悲愿力,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
达真堪布
如果有人嫉妒你,你会不理解,内心很愤怒。其实这有什么啊!你是站在你的角度思维的,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思维的。站的角度不同,发现的、思维的都不一样。所谓的修行,就是面对任何人事物时,都懂得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看。这是一种超越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涅槃。
弘化社
「要知道,芙蓉粉面,都是带血肉的骷髅;美貌红妆,无非罩了华衣的粪桶。纵然面对如花似玉的女人,都要当作姐妹或母亲看待。没有触犯过邪淫的人,务必深加警惕,千万不要失足;曾经触犯邪淫,造作下罪恶的人,应当立即回头,痛改前非!」辑录《寿康宝鉴白话》
梦参老和尚法语
文殊师利菩萨教育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中随心而用。只要把心用好就能开启智慧。所以,经文又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也就是“诸行无常,万法唯心”的道理。
达真堪布
我们在面对对境的时候,可以思维:这是自己曾经种的因,现在结的果;一切都是无常的,好的会变,不好的也会变。如果有再高的境界,可以把一切都观为空性,都没有实质性,都是自自然然的。若是境界更高一些,可以将一切都观为大光明、清净的。这样一思维,当下心就平静下来了,智慧立即就显现出来了。
大安法师
不杀生在佛教徒看来,落实在吃长素,如果万一吃不了长素,吃花素——六斋日、十斋日或者初一、十五。那即便说你连长素、花素都吃不了,烦恼很重,离开肉就下不了饭,那善巧方便,你最低限度,不能在家里杀生,你就买现成的来吃。总之,要过渡到保护一切生命。
大安法师
你能够弘扬净土法门,劝勉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把这个劝进行者的功德回向往生,也必定能满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愿。为什么呢?这是自他不二,由你劝勉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决定你能往生。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为什么心不能入道呢?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现世的业,今生造了很多的业。一种是过去的业障住了智慧,光明就显现不出来了。我跟大家说个方法,就是要每天检视自己,今天做了哪些错误的事,哪些念头是不对的,自己生惭愧心,明天要开始好好的去做,这样绝对的开智慧,可以入道。
大安法师
净土法门是圆顿、直捷的大乘佛法,具有诸多超越、深奥的地方,确实令人难以相信。因为我们都处在一个世间常识的思维范畴当中,对这种超然的存在——法界中有阿弥陀佛,娑婆世界之外有极乐净土,我们常常感觉比较陌生。
大安法师
你见到他人去做善事、好事,你要发欢喜心,要说赞叹的语言。你这样去做,也是在修福德,你用你的心随喜,用你的口去赞叹,你的福德也修到了。
达真堪布
也许大家都认为到大殿里做课、在禅房里打坐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实,真正的修行在生活当中,在我们的一举一动当中。造业是这个时候造的,积福也是这个时候积的。所以,大家应该把佛法运用起来,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当中去,这样才会受益,才能够解决问题。
弘化社
「现今社会轻狂的愚人,喜欢沉溺于灯红酒绿;而有智慧的文人,也爱怜风尘场中人。越说克制欲念,而欲念越加滋长,越说戒除邪淫,而淫心倍加增强。遇到美貌异性,总情不自禁,目注千番;巧逢俏丽佳人,便柔肠百转,神魂颠倒。心神被形骸所役使,意识被情爱所牵缠!」辑录《寿康宝鉴白话》
弘化社
「早晚立一功课,或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赞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随各人工夫立。若忙极,即用晨朝十念法念。除早晚功课外,行、住、坐、卧、都要念。只求心归于一,不必定求瑞相。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道居士书
弘化社
「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够称心如意,那都是因为自己的德行修得不够好,涵养还是不足,感动人的力量还是不够呀!这些都应该自我反省,对于各种外来的毁谤与伤害,都将成为磨练我们、成就我们的助缘;因此,我们要欢喜地接受这种赐教,还有什么可以发怒的呢?」辑录《了凡四训本义直解》
梦参老和尚法语
受过三皈的弟子就不再堕三途了,但是这有个前提,是什么呢?只有你停止造作恶业了,才不堕三途啊。如果受了三皈的佛弟子,同样去杀人、放火、抢劫,造作种种恶法那你照样堕恶道!你不是佛弟子了!你失掉三皈的意义了!这个道理得懂啊!要经常顺着正业,顺着戒、定、慧,不做贪、嗔、痴才能得到安乐。
弘化社
「凡是毁人节操,自己的妻女必受同样的偿债,玷污别人名声,自己的子孙也会遭受报应。活着的时候,遭受各种刑罚;死去之后,堕入三途受苦。风流时卿卿我我,到此一切成空;过去雄心壮志,如今又在何处?普劝青年志士,知识名流,早发觉悟之心,破除色魔之障!」辑录《寿康宝鉴白话》
弘化社
「茫茫业海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色欲;滚滚红尘里,世人最容易触犯的就是邪淫。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为此而亡身丧国;才思横溢的文人雅士,为此而身败名裂。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是一个道理;无论是聪明之人还是愚蠢之辈,都难逃这一规律!」辑录《寿康宝鉴白话》
梦参老和尚法语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凡是骄慢的人,因自己满足了,不会再增长智慧;别人的长处从来看不见净挑毛病,这都叫慢。我们佛弟子不要骄傲,不要自满。看见别人,在某一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人家的长处比我们多得多。要经常念别人好处,学法华经里“常不轻菩萨”用谦卑恭敬对治骄慢心。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