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人的根机虽然有利钝,但也不是绝对的。钝根之人通过戒定慧修行,逐渐拂去心中尘垢,也会变为利根。譬如很钝的剑,通过磨砺之后,也会变的锋利。相反,利根之人纵容烦恼习气,日积月累,也会变为钝根。
大安法师
大乘圆教的法门是捷径,比如禅宗的,观音的耳根圆通,也是一超直入如来地。这样的捷径跟念佛一法来看,那念佛法门是捷径当中的捷径。因为它借助弥陀的愿力,能够一日千里。
星云大师
人生,是从很多的苦难里,一点一点、一天一天成长的,没有一步登天,都是要经过千辛万苦。如果不能接受苦的挑战,就不能进步、不能成功。 苦,是这世间上必然的,但苦是一种教育、一种成长;苦,是给我们挑战的,所以人要不怕苦。怕苦,就被苦打倒,能不怕苦,苦就在我之下。
星云大师
冤枉、委屈,不要计较,这些都是逆增上缘。
济群法师
水清月现,心清明了,智慧才能显现。
大安法师
临终关怀,西方医学也在注重这个问题。而净土法门提供了一个最究竟的理念,只要你相信阿弥陀佛,念这句名号,才是最好的临终关怀,也是最好的止痛剂。只要全身心念佛,一定会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对父母的临终关怀,要考虑清楚,解除障碍,帮助父母保持正念。这在印祖文钞里有讲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济群法师
身自由,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达真堪布
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比如你现在很贫穷,要去赚钱,你可以通过努力劳作去争取,但首先要知道贫穷的原因。佛讲,贫穷第一是因为吝啬,第二是前世偷盗的果报。那怎么改变呢?就要修施舍心、多做布施,并且要改变心态,断除贪心和吝啬心,多奉献、多付出。这才是从因上改变。
济群法师
人心有迷悟不同,所以才有顿教和渐教的差别。顿教依真心建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渐教从妄心入手,逐渐舍妄归真,最后也要契入真心。顿与渐,一是精英教肓,一是普及教肓,二者相辅相及,同是引领着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
达真堪布
我们做课的时候,一定要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表里如一、心口一致。我们念诵这些偈诵、仪轨的目的是什么?是心要进入那种状态!比如修除障法,观想佛降下甘露消除自己的业障,最后身口意得以清净,与本尊无二无别,得到了这样的成就。若是心没有保持这种状态,只在嘴上哇哇地念,还是没有意义哦!
济群法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渐修的方法。我们的佛性虽然清净,但无始以来无明烦恼积累了许多尘垢,使得本性光明被严重遮蔽,通过渐教修行,逐渐消除心中尘垢,觉性光明自然显现。这是一条修行的稳健之道。所以,神秀这个偈子也深受五祖认可,觉得依此修行有大利益。
大安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佛涅槃的乐作为我们的乐。他的快乐是不夹杂着忧患苦恼的,是纯一的,不会转化,所以就叫极乐。这个极乐为什么叫极乐?我们谈乐,总是有个苦跟它对待。有苦乐的对待,这个乐都不是清净的,都不是纯一的。只有超越了苦乐的对待,这个乐才是永恒的,不会变异的,这就叫纯一的快乐。
达真堪布
恶魔、敌人伤害不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伤害了自己。若是你不嗔恨,心始终是平静、快乐的,这些恶魔、敌人障碍不了你,伤害不了你。所有的恶魔是自心的显现,所有的佛也是自心的显现。心清净了,显现的就是佛;心不清净,显现的就是魔。而且恶魔的自性也是空性,你通过它证悟了空性,这样你就找到了佛。
达真堪布
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受痛苦、遭遇违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往昔造业的缘故。自己往昔也曾这样伤害过众生,也曾经这样让众生痛苦,因此今生今世才会感受这些果报。如是因,如是果,自造自受。若是真正明白因果、深信因果,内心就不会因此而生起烦恼了,也就不会再继续造业,再继续跟这些众生结恶缘了。
济群法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惠能得法偈。五祖征选衣钵传人,需要明了心地,体悟空性,并对这个顿教法门的传播有大因缘的人,才能胜任。惠能的偈子也正是表达了自己对空性的领悟,同时五祖应该也看到了惠能的潜力,符合要求。因此自然把衣钵传给他,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达真堪布
当怨敌或亲人嗔恨和伤害我们的时候,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第一,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当遇到一些外缘而自然生起烦恼时,他们控制不了。其实,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痛苦的。第二,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因果。第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如幻如梦的。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做到心甘情愿、欢喜地接受。
星云大师
不要紧张,放松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安法师
通途的法门,要靠自力修行,净土一法是从阿弥陀佛的真如理体的愿心流现出来的教法。六字洪名号称是大经王,一切经法当中无与伦比就叫王,它传达给我们,执持名号就是修持妙行,这个妙行能得到妙果,令我们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蒙弥陀愿力加持得阿鞞跋致,很快证得一生补处,乃至圆满佛果。
大安法师
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耳根和意根,这两根的功能最全,也最容易驰逐外境,最难摄。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擒贼擒王,其他的如眼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就很容易摄住了。
济群法师
贪婪是饿鬼的心理,嗔恨是地狱的心理,愚痴是畜生的心理。只要我们内心有贪嗔痴,就离不开三恶道。因此,在人道中也有三恶道
济群法师
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心,不去了解自心,学法是无益的;如果认识自心,体认内在的觉悟本性,就能从凡夫转变为佛陀。所以,学佛的重心是我们的心,经教都是为我们明心见性服务的。
达真堪布
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我这个工作不好,是不是应该换一个?”仅仅换工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再换一个地方工作,也不会顺利,因为这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所以不要在外境上去找问题,应该往内心找,去调整心态、断恶行善、转变因果。只有改变心态,才能改变一切;只要掌握心态,就能掌握一切。
星云大师
好事不做、好话不说,以后就会后悔。
大安法师
常不轻菩萨是一个比丘菩萨,他在威音王佛像法的时候出家,一生所修行的就是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顶礼。顶礼再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可作佛。透过《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传达着大乘佛法一个圆顿的理念: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星云大师
人活在希望之中,要感觉到明天会更好。
大安法师
我们现在念佛,要让父母发起念佛的信心,让父母临终决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注意周边的家亲眷属要如法,不能有障碍。断气后马上换衣服,嚎啕大哭,对亡者极为不利,只要阿弥陀佛现前了,那一切问题就好解决。阿弥陀佛的光明一加持,能使一切内在的魔障,外在的障碍都能够解决。
大安法师
人寿平百岁时,这个世间的众生,贪瞋痴烦恼极为深厚,是最难度的,也是最苦的。释迦牟尼佛思惟到这一点,不断的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教化我等。这一生我们得人身好不容易,能闻到佛法,能听闻《阿弥陀经》,那真是百千万劫难以遭遇到的一个好时机。
益西彭措
所以真正毁灭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内心的贪欲。不能控制的话,一定会带给自己今生、来世无穷无尽的苦难。这样认识之后,就要极力地控制贪欲。所以智者对待五欲的态度是控制而不是放任,就像防贼一样看住它。自觉地管制自己的五根。
梦参老和尚法语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稀有想。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赐。至于后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
润心坊
不要忘掉别人生气时说的话,因为往往那才是真相;不要记恨说这话的人,因为这是他用另一种方式让你看清楚自己。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你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灾难才能进来;你念念都念的时候,魔障进不来。你一打妄想,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含义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宝,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们和尚摸摸脑壳,一摸脑壳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我应当做什么,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济群法师
具备善良、无私的品质,即便暂时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本身却蕴含着无限的价值,它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无尽的利益和安乐。
梦参老和尚法语
礼佛的时候,对释迦牟尼佛的相,当作已经请来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转,你要这样地恭敬佛、法、僧三宝,特别是对于法宝。很多道友,拿着法宝不恭敬,就像拿着一般书一样,不能够拿到下身,应当端正;如果你包包里头装着经书或者佛像,你不能这么甩甩搭搭提到下身,这样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
微博精选
【六类食物瘦身排毒】1、蔬菜:芹菜、芥蓝、大白菜、胡萝卜、菜花、甘蓝等。2、水果:柠檬、橘子、柚、葡萄、甘蔗汁、青梅、苹果、番茄等。3、薯类:红薯。4、豆类:红豆。5、菌藻类:香菇、海带、紫菜、黑木耳等。6、茶类:普洱茶。
济群法师
忍辱,并非强硬的忍住负面情绪,那是很辛苦的。忍辱也要有智慧,能够用智慧看问题,一切都会显得平常,也就沒什么好忍的。
梦参老和尚法语
要知道佛说法当时的形势,当时的说法情况,我们就知道每部经的含义。释迦牟尼佛给他说“有”,他高兴啊,他就开悟成道了;至于对另一个人,释迦牟尼佛说 “无”,他才能进入啊。你非得把“有”、“无”拉在一块儿,他不是那个机。对什么机说什么法,不要起分别心。
达真堪布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从不同角度思维。第一,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无意的,当遇到一些外缘而生起烦恼时,控制不了。第二,这也是我们的因果,恶业的果报。第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如幻如梦。第四,这些都是来帮我们消业、磨炼我们的,是解脱和成就的助缘。这样思维,就能够心平气和、欢喜地接受了。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别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么念就够了。何况你再念佛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