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堂
你只有放下一粒种子,才能收获一棵大树;你只有放下一处烦恼,才能收获一片清凉;你只有放下一个偏见,才能收获一种幸福;你只有放下一份执着,才能收获一生自在!
正心堂
阿姜查:“让心强壮和让身体强壮不同,要让身体强壮,就得锻炼它、勉强它;要让心强壮,则得让它平静,不胡思乱想。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心从未平静,它不曾拥有过「定」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在一个范围里将它建立起来。我们禅坐,与「觉知者」同在”。
正心堂
人生贵在一个“耐”字,要承受得住,经受得起:耐冷,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耐苦,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出时;耐躁,心静如水,不为钱权利所累,笑看云卷云舒;耐烦,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人气我我不气;耐忙,有点忙碌是个福,免得无聊;耐辱,受点诽谤也是福,免得骄傲。
正心堂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起伏变化,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然而无论何种际遇,如果能转为道用,透过它认识生命的本质,就都是一生的财富,得失起伏无不是觉悟的契机。——希阿荣博堪布
一心访谈录
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正心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贤菩萨警众偈》
一心访谈录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要认错,也好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其实,爱不是寻找完美的人去爱。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并不完美的人们。
正心堂
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到别人的心声;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悲。
一心访谈录
一个沮丧的人问禅师:“我的心胸还算宽广,但周围却总有那么多小人来暗害我,我心里很难过!”禅师说:“你根本不要去管别人在演什么戏,只需好好管住自己的心!”“可我想善待他们,他们却总是欺骗我、坑害我”禅师说:“天地哺育药草也哺育毒草, 日月照耀君子也照耀小人, 大海容纳清流也容纳污流。”
正心堂
只要有时间呼吸,你就有时间修行。禅定无他,警醒与觉察而已。由观察呼吸, 进而观生命无常,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会生起。它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当你躺下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着。这真的很简单,它会让心平静下来,无论你是出家人或在家人。—— 阿姜查
正心堂
现在是中国人开始寻找精神价值的时候了;他们无论如何也必须如此。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物质世界是无法给予所有的答案的。看看所有那些物质上十分富足的所谓好地方,他们仍旧没有找到内心的快乐,中国人将会认识到这一点。——宗萨钦哲仁波切
一心访谈录
有人问:“师父您有时打人骂人;有时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法师说:“对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实面目待他;对中等人最多隐喻,要讲分寸;对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装不下太多指责和训斥,所以要用世俗的礼节!”
正心堂
小和尚喜欢抱怨。一天老和尚煮了饭菜,小和尚边吃边抱怨:山路不好走,寺院香火也不旺。等小和尚说完,老和尚问:饭菜味道如何?小和尚答,光顾说话没留意。老和尚让他再品,小和尚说,味道真好。大和尚微微一笑说:“当你在不停的抱怨时,就会忘了享受生活中当前的乐趣。
正心堂
我们照顾孩子的时候,如果因为“他是与我最有缘分的众生”,然后去照顾他,这就是菩提心;若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由“我”来带动,这就是贪心,是轮回的因。其实所谓的贪心,不仅仅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真正的贪是我执。执着我叫贪心,执着他叫嗔恨心,这样分别执着叫愚痴。--达真堪布
正心堂
玫瑰就在眼前,而花刺也同时存在,你得设法了解那些刺才能把花摘下。修行也是如此,请别说因为有刺,所以无法快乐;请别说因为心中仍有悲伤、嗔怒,所以无法享受任何事物。你必须了解如何处理自己的悲伤、嗔怒,才不会失去喜悦的花朵。-- 一行禅师
正心堂
娑婆是个一半一半的世界;佛一半,魔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人一半,恶人一半;智者一半,愚者一半,我们生活在这一半一半的世界里,不能只要这一半有利我的天地,拒绝那一半障碍我的世界。唯有通通包容,接纳一切,我们才能拥有全面的人生。——星云法师
正心堂
众生境界岂有自在可言?众生身有痛苦、心有烦恼,有牵累就不会有自在。有人说,钱多了就自在,地位高了就自在,孰不知这还是不自在。钱多了怕盗贼偷、土匪抢,弄得心神不安,故不自在;地位高了怕遭刺杀,如现在有的总统国王被刺杀,为了名利你杀我、我杀你,哪个自在了?…… ——惟贤长老
微博精选
你们年轻人妄想多,想了还要做,做了以后还要成!什么都想要,怎么可能放得下?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福德因果。—— 本焕长老
正心堂
心安即是福,当下能做即是福,眼前欢喜即是福。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当下的本分。与其担心现状,不如化作信心,并付出一份爱心。——证严上人
正心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微博精选
【本焕老和尚法语】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种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1995年在台湾灵泉寺开示
正心堂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呢?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我们要时常静观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只在人的内心里。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了多少!
正心堂
幸福是什么?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农民说:丰收就是幸福。残者说: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说:能看见就是幸福。医生说:治好病就是幸福。乞丐说:有饭吃就是幸福。学生说:考上大学就是幸福。母亲说:找到孩子就是幸福。病人说:能够活着就是幸福。
正心堂
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存钱,穷和尚却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富和尚不解,穷和尚说:“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只要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
一心访谈录
年复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计你得到了多少,精打细算你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你烦恼了多少,斤斤计较你结怨了多少,贪心不灭你造恶了多少,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
宣化上人
观世音菩萨就有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智慧力量,能救护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苦。所以我们人无论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忧愁,你念观音菩萨,一切问题慢慢都会解决。观音菩萨的智慧,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你只要有诚心,他就会来帮助你。
正心堂
通往寺院的山路难行,一位朝圣者气喘如牛之际,看到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小孩从旁边缓慢走过,便同情地说:“孩子,你一定很疲惫,背那么重的一个小孩。”小女孩则答道:“你背的是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求的付出」
正心堂
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南怀瑾《论语别裁》
正心堂
本焕长老30岁,从保定起香,朝拜五台,风餐露宿,双膝皮开肉绽,六个月磕了二十二万多个响头。到达五台后,又用半年朝拜五个台子,有人问他究竟为什么?长老回答: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潜心入禅,依佛心为心,怎能发慈悲?不苦修行,磨练自己,难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发菩提心,又怎能发愿度人?
一心访谈录
无需用佩戴的佛珠来证明自己是佛教徒,它只是念颂真言的计数器,无需用预知未来的功能来证明修行的境界,未来只是为了改变而非为了等待,也不要用你能亲见菩萨做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时幻觉和真觉只是正常与否的区别……当然,如果你是因果的守护者,请接受我至诚的合十。
正心堂
主人有一驴一马,驴负责运货,马负责代步。拖着沉重货物的毛驴请求高头大马,帮我驼一点吧,这对你来说不算困难。高头大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要求我帮你驼?过了一段时间,毛驴累死了,主人就把所有货物全都放在了马背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助人亦要尊重而非施舍】
微博精选
寺院里的唱诵跟一般的流行音乐有何不同?佛寺的唱诵让你听了以后心会安宁、稳定,不会有兴奋、浮躁及忧郁的情绪产生。那是什么原因呢?经禅修者表现出来的声音,自然会有一种和谐、稳定及宁静的感觉传递出来。虽以声音来表达,它却是平静的,且有韵律,能使你的心安定下来,使得尘劳全消。---圣严法师
微博精选
【净慧法师】不要念了五天佛,吃了三天素,认为比谁都强,这样学不成佛,倒学成魔了。佛是乞食,佛弟子都乞食,我们是要饭的,没什么了不起。一个要饭的来什么脾气?有人骂我、辱我、欺我,我能忍受,谁批评、挖苦我,谁是施者;阿弥陀佛,谢谢!这是学佛的诀窍,人的谦下心就这么保持,破相就这么破。
微博精选
【净慧法师】我们这些人虽然没值佛住世,但要想到佛真身仍住世。佛住世我们也要修行,佛不能把我们拿到佛国土去,自己修自己去。佛的弟子不能例外,佛的儿子不能例外,佛自己静坐六年也不例外。佛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跟佛学。
微博精选
益西彭措堪布:要时刻提醒自己,因缘所生的这一个个刹那,用好了就有意义;没用好就是完全错过了。一个小时是好多刹那!如果浪费在看电视上,那就太可惜太愚痴了!就是用金盆装不净粪!这一个小时所做的事就是往心里装很多杂染的念头、装很多生死业力,要感觉这样做很愚痴!有这份心,就会念念用在道上
大安法师
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全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致,所以我等修习念佛法门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怀疑,《观经》上品中生者(解第一义谛即开悟者),往生时尚存疑虑。阿弥陀佛故言:“我来迎汝。”令其释疑心安。
星云大师
人生有‘四不久长’:人我毁誉不久长,人情浓淡不久长,人世盛衰不久长,人心爱憎不久长。世情总在无常变化之中,我们要在这不久长的世事里,找到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唯有认清、接受世间的无常之理,能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进而获得‘涅槃寂静’,这才是重要……
星云大师
身居山林,心如闹市,还是不得安住;唯有无住生心,随缘自在,才能过着充实法喜的日子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